當前位置:天津市眾邁環保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污水處理設備>>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ZM-100曲靖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處理量 | 0.5-50m3/h | 額定電壓 | 380v |
---|---|---|---|
加工定制 | 是 | 水泵功率 | 0.75kw |
主體材質 | 碳鋼 |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 12000*3000*3000 |
曲靖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污水處理設備工作池的作用介紹:格柵池:攔截渣滓,防止堵塞提升泵。調節池:調節水量、均和水質同時可作為應急池。缺氧池:以污水中的有機物為碳源,利用反硝化細菌將回流至該池泥混合物的硝酸鹽、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實現廢水脫氮。好氧池:在曝氣狀態下,活性污泥中大量的微生物降解或吸附水中含碳、氨氮、磷有機污染物質,已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二沉池:污泥與污水在二沉池進行了泥水分離,依靠重力沉降,上清液溢流進入消毒池。缺氧池:以污水中的有機物為碳源,利用反硝化細菌將回流至該池泥水混合物的硝酸鹽,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實現廢水脫氮。MBR池:利用膜實現泥水分離,并且膜截留了反應池中的微生物,使池中的活性污泥濃度大大增加,污染物得到了大限度的降解。
曲靖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MBR工藝流程圖如下
一、生物脫氮
污水生物處理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
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轉化為氨態氮NH4+或NH3,這一過程稱為“氨化反應"。
硝化菌把氨氮轉化為硝酸鹽,這一過程稱為“硝化反應";
反硝化菌把硝酸鹽轉化為氮氣,這一反應稱為“反硝化反應"。
含氮有機化合物終轉化為氮氣,從污水中去除。
1、硝化過程
硝化菌把氨氮轉化為硝酸鹽的過程稱為硝化過程,硝化是一個兩步過程,分別利用了兩類微生物——亞硝酸鹽菌和硝酸鹽菌。這兩類細菌統稱為硝化菌,這些細菌所利用的碳源是CO32-、HCO3-和CO2等無機碳。
步由亞硝酸鹽菌把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第二步由硝酸鹽菌把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
這兩個過程釋放能量,硝化菌就是利用這些能量合成新細胞和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氨氮轉化為硝態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減少了它的需氧量。
氧化1g氨氮大約需要消耗4.3gO2和8.64gHCO3-(相當于7.14gCaCO3堿度)。
硝化過程的影響因素:
1)溫度:硝化反應適宜的溫度范圍是30~35℃,溫度不但影響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而且會影響硝化菌的活性。
2)溶解氧:硝化反應必須在好氧條件下進行,溶解氧濃度為0.5~0.7mg/L是硝化菌可以容忍的極限,溶解氧低于2mg/L條件下,氮有可能被*硝化,但需要較長的污泥停留時間,因此一般應維持混合液的溶解氧濃度在2mg/L以上。
3)pH和堿度:硝化菌對pH特別敏感,硝化反應pH是在7.2~8之間。每硝化1g氨氮大約需要消耗7.14gCaCO3堿度,如果污水沒有足夠的堿度進行緩沖,硝化反應將導致pH值下降、反應速率減慢。
4)有毒物質:過高的氨氮、重金屬、有毒物質及某些有機物質對硝化反應都有抑制作用。
5)泥齡:一般來說,系統的泥齡應為硝化菌世代周期的兩倍以上,一般不得小于3~5d,冬季水溫低時要求泥齡更長,為保證一年四季都有充分的硝化反應,泥齡通常都大于10d。
6)碳氮比:BOD5與TKN的比值是C/N,是反映活性污泥系統中異養菌與硝化菌競爭底物和溶解氧能力的指標。C/N不同直接影響脫氮效果。一般認為,處理系統的BOD5負荷低于0.15BOD5/(MLVSS·d)時,硝化反應可以正常進行。
鄉鎮農村污水處理一體化成套設備設施2、反硝化過程
反硝化過程是反硝化菌異化硝酸鹽的過程,即由硝化菌產生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氮氣后從水中溢出的過程。
反硝化過程主要在缺氧狀態下進行,溶解氧的濃度不能超過0.2mg/L,否則反硝化過程就要停止。
反硝化也分為兩步,*步由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第二步由亞硝酸鹽轉化為一氧化氮、氧化二氮和氮氣。
反硝化的影響因素:
1)溫度:反硝化的適宜溫度范圍是35~45℃。
2)溶解氧:為了保證反硝化過程的進行,必須保持嚴格的缺氧狀態,保持氧化還原電位為-50~-110mV;為使反硝化反應正常進行,懸浮型活性污泥系統中的溶解氧保持在0.2mg/L以下;附著性生物處理系統可以容許較高的溶解氧濃度,一般低于1mg/L。
3)pH值:范圍在6.5~7.5。
4)碳源有機質:需要提供足夠的碳源,碳源物質不同,反硝化速率也不同。
5)碳氮比:理論上將1g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需要碳源物質BOD52.86g。
投資成本: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投資顯著遠低于集中式系統。集中式系統需要建設大規模的污水收集管網,其投資成本占據了總成本的80%。管網的平均設計使用壽命為50年。集中式系統的日常維護和到期更換都更需要大量投資。
運行成本:雖然在人口密集且市政污水管網發達的區域,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在單位污水處理費用方面有優勢,但其設計考慮的峰值流量會導致系統容量的增加,降低處理效率;地下水人侵管網造成廢水稀釋,也會增加處理費用;長距離輸水需建設能耗更高的泵站。這些因素直接導致運營成本的增加,在鄉鎮具體情況下,其單位污水處理費用并不比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有優勢。
水質安全: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集中排放水量較大,可能引起受納水域的富營養化。而分散式系統由于排水量小,將降低富營養化概率。
監測與管理:隨著遠程監控技術的進步,使用遠程控制設備,已經可以輕松實現運行維護,大大減少了駐場人員。在管理方面,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比集中式系統更具有“可見性"使當地居民能更好地參與同時也促進群眾節水和環保意識提高。
發展角度:分散式污水處理的基礎設施投資可以逐步進行,無需一次到位,相較于集中式系統,更適應我國目前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落后的農村和鄉鎮。
實現源分離:集中式污水處理很難做到污水源分離,但分散式系統比較容易實現。例如生活污水的黑水與灰水分離。這些廢水流量雖然小,但是含有大部分的COD和營養物質,以及幾乎全部的病原體和微量污染物。就近集中處理減少了環境中微量污染物的分布并提高了本地系統的資源回收潛力。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