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垃圾處理設備處理原理是利用有機垃圾中的大量有機物,通過對其粉碎、脫水、發酵、軟硬分離后,將垃圾轉變成高熱量的動物飼料,變廢為寶。目前我國有機垃圾的飼料化處理技術已趨成熟。
菌種優勢:
1、高效*的微生物菌群使其能夠迅速分解餐廚垃圾中淀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和動植物油脂成分。
2、高效菌群主要由分屬于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的8種微生物構成。
3、高效菌群以多棱角微孔徑發泡材料填料作為生存微環境,通過特定的激發工藝使其自主繁殖,形成穩定而高效的微生物有機垃圾處理顆粒。
4、顆粒中各菌群的數量均超過2億/克。萬億級的微生物菌群在精確控制的溫度、含水率和攪拌速度的好氧條件下,快速生長繁殖,產生大量高活性的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纖維素酶、多酚氧化酶等,將餐廚垃圾中的脂肪、蛋白質、淀粉、纖維素、木質素等先降解為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機物,進一步被微生物菌群降解為無臭味的水、二氧化碳。
工藝流程如下:
1、垃圾由環衛車輛統一收集每天定時定點對垃圾資源化處理
2、垃圾倒入分揀平臺,環衛工作人員把不可降解的垃圾分揀出來(塑料瓶子、飯盒)
3、通過輸送機輸送至撕碎機進行垃圾撕碎處理(撕碎處理是為了更好的有效降解)
4、擠壓脫水固渣含水率在60%-70%輸送至發酵艙進行資源化降解,油脂自動流向沉淀箱
5、固渣通過前面幾道工序最終堆積在發酵艙,24小時后終端固廢可出料一般是(棕黃色的基肥)
6、沉淀箱里面的油水自動流向油水分離器和污水處理設備進行多次過濾排放至城市管道管網
7、發酵艙內氣體和分揀平臺內的氣體由風機抽至高效碳化箱第一次碳箱吸附再到除臭噴淋塔除臭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