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河長制藍綠藻水質傳感器
藍綠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在距今35~33億年前,已知藍綠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 為自養形的生物,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可忍受高溫,冰凍,缺氧,干涸及高鹽度,強輻射,所以從熱帶到極地,由海洋到山頂,85℃溫泉,零下62℃雪泉,27%高鹽度湖沼,干燥的巖石等環境下,它均能生存。1 2
治理辦法
藍綠藻等藻類是花、鰱魚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來治理藻類,防止藻類爆發。
繁殖方法
藍綠藻的繁殖方式有兩類,一為營養繁殖,包括細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體破裂和絲狀體產生藻殖段等幾種方法,另一種為某些藍藻可產生內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進行無性生殖。孢子無鞭毛。目前尚未發現藍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主要危害
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綠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藍綠藻 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綠藻爆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 。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
更為嚴重的是,藍綠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 。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MC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凈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凈化。
河長制藍綠藻水質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