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轉播到騰訊微博

年12月3日,北京,大霧籠罩整個城市。北京西五環高家堡以北曉月苑8里附近,一片朦朧的景色。資料圖片
北京PM2.5數據春節前公布
系研究性監測數據;PM10等3項常規污染物每小時濃度將實時發布
本報訊 昨天,中共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與來京調研的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一行座談。劉淇強調,北京市將在空氣質量持續好轉的基礎上,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降低PM2.5(細顆粒物)為重點,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參加。
消息 2011年12月4日 17:37
表示,計劃在春節前,首先開始實時發布包括PM10在內三項常規污染物的每小時濃度,并同時公布PM2.5的研究性監測數據,供市民參考。
以降低PM2.5為重點
劉淇說,從1998年至今,北京連續實施了16個階段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空氣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劉淇強調,北京市將在空氣質量持續好轉的基礎上,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降低PM2.5為重點,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 他說,十幾年來,北京大氣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北京的空氣質量與首都科學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為此,北京市提出了今年主要污染物濃度下降2%、“十二五”末實現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比例達到80%的目標,面臨艱巨任務,需要我們進一步做好大氣治理工作。以降低PM2.5為重點,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是一項民生工程。要主動發布PM2.5等相關大氣污染物監測數據,主動制定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我們將加快出臺《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2年大氣污染控制措施)》,從調整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減少工地揚塵、嚴控工業揮發物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水平。
周生賢
政策支持北京治PM2.5
關于北京以降低PM2.5為重點提升空氣質量工作,周生賢指出,PM2.5的擴散和傳輸有其自身規律,涉及內因和外因,還有天氣等復雜因素。北京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以及人的生產生活方式等都會對PM2.5的產生、擴散產生影響,需要對其復雜成因進行具體分析。環保部將從經濟政策支持等方面支持北京打好治理PM2.5的主動仗。
郭金龍
扎實做好監測準備工作
郭金龍指出,北京將在2013年提前實施國家新的空氣質量標準,這就對首都大氣污染防治等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北京將嚴格按照既定時間表倒排工期,扎實做好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的前期準備工作。
■ 背景
津滬渝PM2.5超標較嚴重
2013年前重點城市力爭開展PM2.5監測;目前9個已監測灰霾的試點省市,PM2.5監測超標狀況較為嚴重。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召開期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羅毅做出上述表示。
羅毅介紹,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2007年起就布置開展了對灰霾及PM2.5的監測,選取了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深圳、廣州、蘇州、南京等9個已有監測工作基礎和監測能力的省市,自2008年1月1日開始開展試點監測工作。
2010年灰霾試點監測的結果表明,2010年各試點城市發生灰霾天數占全年天數的比例介于20.5%至52.3%之間,城市灰霾天氣出現頻率較高,各地灰霾天數存在的差異主要受氣象因素影響。總體而言,試點城市的PM2.5超標狀況較為嚴重。(據新華社電)
北京已建27個空氣監測站
北京市表示,北京市在1984年完成了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的初期建設并投入運行,當時有8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主要分布在當時的城八區。2000年以后,北京開始逐步擴建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至奧運會前,建成了27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分布在全市各個區縣,開展例行空氣質量自動監測。
按照國家關于空氣質量監測的有關規范要求,監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24小時連續自動監測。并于1998年開始周報,1999年開始發布空氣質量日報信息,2001年開始發布預報信息。(本報記者 金煜)
■ 釋疑
北京何時啟動PM2.5監測?PM2.5監測如何發布?針對公眾關心的關于PM2.5監測的諸多疑問,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相關負責人。
北京是否已開始監測PM2.5?
PM2.5研究性監測已有5年
北京市表示,目前,北京市還沒有全面系統地開展PM2.5常規監測。
根據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進程,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自2006年起,已經開始利用綜合觀測實驗室對PM2.5進行研究性監測。奧運會后,選擇部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子站,在不同時段開展了階段性的PM2.5研究性監測。
對于PM2.5“研究性監測”的概念,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國家尚未出臺標準,在站點選擇、儀器認證、質量保證等一系列監測系統中都尚無統一規定,因此只能是“研究性”和“參考性”的。
啟動PM2.5監測要從四個方面做準備。一是申請資金,訂購監測設備;二是優化監測網絡布局、建設站點、單機和系統調試;三是升級市環保監測中心的,調整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收集分析信息系統;四是進行人員培訓。
PM2.5監測數據如何公布?
力爭年底前建成全部監測站
北京市表示,現在已經啟動了PM2.5監測網絡建設,計劃年底前全部完成。根據建設進度,完成一個點站建設就發布一個點站監測信息,同時完善整體空氣質量信息發布方式。計劃在春節前,首先通過監測中心等實時發布各監測子站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3項常規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數據。同時公布綜合觀測實驗室的PM2.5研究性監測數據,供市民參考。
國家新標準和相關監測規范發布后,將按照監測規范,利用現有儀器設備先在6個監測子站開展PM2.5監測,同時發布實時數據;根據監測設備采購、調試工作進展,會逐步增加PM2.5監測子站,力爭年底前完成全市的PM2.5監測站點建設并發布實時監測數據。
如何完善PM2.5發布方式?
各站點實時發布每小時數據
北京市表示,將按照國家新標準和監測技術規范,從5個方面完善空氣質量信息發布方式。
一是發布納入常規自動監測范圍的各項污染物監測信息,包括PM2.5和臭氧的監測數據;
二是借鑒通行做法,將過去側重發布全市一個平均數據,改為發布各個監測子站的數據,使市民能夠了解到自己生活區域的空氣質量情況;
三是由每天只發布一個24小時平均值改為發布各監測子站各項污染物的每小時的數據;
四是以市環保監測中心為依托,增設空氣質量信息專業發布平臺;
五是改進空氣質量信息發布的提示語言,使之更貼近市民生活,更好為市民服務。
目前,北京市如同全國其他城市一樣,每日公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可吸入顆粒物的日均值,但尚未有城市實時地滾動公開每小時濃度值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昨天中午到今天中午,空氣污染指數為80。今天午后華北地區大霧天氣開始影響我市,污染物濃度上升較快,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我市靜風、逆溫的不利污染物擴散條件還將持續,污染物容易出現持續積累,預計明日空氣質量為中度污染(API指數范圍260-280)。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