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各環境保護督查中心:
根據《關于開展全國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工作方案》(環辦〔2010〕13號),全國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以下簡稱“檢查”)已進入數據分析匯總階段。從不久前開展的全國檢查工作質量核查情況看,各地檢查表填報和網上錄入的質量參差不齊。核查結果顯示,全國檢查對象總體漏報率為2.8%,全國總體指標填報差錯率和漏填率分別為2.2%和4.5%,全國總體指標錄入差錯率和漏錄率分別是1.9%和1.6%。按照《全國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質量核查工作方案》(環辦〔2010〕109號,以下簡稱《核查工作方案》)的質量評判標準,僅有10個省(區、市)的所有樣本區檢查質量合格,分別是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南、廣西、重慶。核查出的主要問題:一是未按要求對新建項目仔細篩查或是對個別行業類別認定有誤導致企業漏報;二是檢查人員對檢查表指標理解有誤,造成檢查表填報不準確、漏填項目較多;三是由于工作不認真、審核不到位,造成檢查表填報不規范、邏輯關系錯誤、填報內容與現場情況不符、網上錄入質量較差等。為進一步提高檢查表的填報和網上錄入質量,確保數據分析匯總的準確性和檢查成果的應用,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
檢查表填報質量直接關系到后期檢查成果的應用。質量不合格的檢查表和錯誤的網上數據,不僅影響檢查信息的日常使用,還會影響區域和全國的統計結果。各地要高度重視檢查表的填報質量和網上錄入質量,提高責任感和緊迫感,落實整改措施,使檢查表和網上數據真正成為增強環境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得力工具,成為防范環境風險、服務宏觀決策的基礎保障。
二、認真落實整改措施
所有樣本區核查質量均合格的省(區、市),要對核查中發現的個性問題個別改正,對共性問題(如風險特征漏填、保護目標漏填、化學品漏填等)全面改正,并把共性問題的整改范圍擴大到未抽查到的樣本區和企業,特別是涉及飲用水水源地和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環境風險隱患較大的企業,進一步提高檢查質量。
核查質量不合格的與國家核查前沒有完成省內檢查質量核查的省(區、市),要認真梳理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制定整改方案,認真按照《核查工作方案》的要求重新開展省內核查和整改,自查合格后向環境保護部提交核查報告。核查質量不合格的省(區、市)要重新申請國家核查。各區域督查中心負責不合格省(區、市)的重新核查。
經對網上數據核查,在“中國環保”(上掛出了“廢水(清凈下水)受納水體名稱(代碼)”填報有問題的企業名單,請各地按名單逐一檢查改正。
各地要先保證檢查表紙質表的改正,再落實網上信息的修改。按照時間服從質量的要求,整改不到位、質量不合格、沒有完成轄區內核查并報送核查報告的省(區、市),不能開展數據分析匯總階段工作,國家將不予驗收,直至檢查質量合格。
各地要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問題的整改。核查質量不合格的和未開展省內自核查的要在2011年1月10日前向環境保護部應急辦和所在區域督查中心提交整改報告或核查報告。各督查中心要在2011年1月31日前對質量不合格的省(區、市)重新核查,并報送書面核查情況報告。
三、認真做好檢查數據分析匯總工作
各省級環保部門在保障本轄區內檢查質量合格的情況下,應用網上數據查詢、統計功能對檢查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按照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的編寫提綱(見附件一和附件二),編制本轄區的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各縣(區)級、地(市)級環保部門的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可參考本通知要求編寫。核查質量不合格的省(區、市)可適當推遲完成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的時間。
我部目前正抓緊開發網上數據系統的查詢、統計功能,預計2011年1月1日起面向全國開放應用,具體應用時間請注意“中國環保”上的通知。統計功能僅對核查質量合格的省(區、市)開放,各省(區、市)環保部門需根據轄區內整改情況報請環境保護部應急辦開通統計功能。網上數據系統的填報、修改、查詢功能與統計功能將不能同時使用,系統默認開放功能為數據填報、修改、查詢。如需使用統計功能,須由省級環保部門向環境保護部應急辦通過傳真申請(傳真:),統計功能開通時數據填報、修改功能將關閉。
附件:1.XX省(區、市)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工作報告提綱
2.XX省(區、市)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技術報告提綱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題詞:環保 風險 化學品 檢查 數據 通知
附件一:
XX省(區、市)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工作報告提綱
一、檢查工作組織與實施
(一)檢查工作組織實施情況,包括組織形式,組織培訓時間和人數,參與檢查人數等;
(二)檢查對象的清查與確定,包括污普數量、新增企業情況、不納入檢查對象情況及原因等;
(三)檢查數據質量保證情況,包括開展自核查、國家核查以及整改情況等;
(四)檢查工作保障情況,包括針對檢查存在的困難或發現的問題采取的措施等。
二、檢查成果
(一)通過檢查掌握轄區內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在行業、流域的分布情況,企業環境風險單元與防范措施情況,化學品的種類、數量情況,企業周邊環境保護目標分布的情況。(此部分需結合數據分析匯總和技術報告編寫)
(二)通過檢查在促進環境應急管理和化學品管理方面的成果。
三、檢查成果應用建議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說明:可根據實際情況及檢查工作開展特色增加有關內容。
附件二:
XX省(區、市)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技術報告提綱
一、自然經濟概況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GDP、人口、地形地貌、氣候特征、所屬區域及流域狀況,轄區內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居民區等環境保護敏感目標概況。
二、檢查工作組織與實施
(簡要說明)
三、檢查數據分析
(一)重點行業企業分布情況
按地區、按行業、按流域統計轄區內企業的分布情況,以及在工業園區(*和省級)內的企業數占轄區內檢查企業的百分比,并分別結合相應的工業生產總值百分比進行分析比較。
(二)化學品分布情況
按地區、按行業、按流域、按運輸方式等分別統計主要產品、副產品、原料及所有化學品(即匯總主要產品、副產品和原料)的種類和數量分布,其中數量應包括生產、使用、儲存、銷售量等,并分別結合相應的工業生產總值百分比進行比較。
(三)企業環境風險單元情況
按地區、按行業、按流域,分別統計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環評文件編制環境風險評價專章、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企業、有環境風險單元的企業、有事故應急池的企業、有清凈下水排放切換閥門的企業、有清凈下水排水緩沖池的企業、有水環境保護目標的企業、有大氣環境保護目標的企業占轄區內檢查企業的百分比;統計環境風險單元對應的各種風險防范措施情況等。
上述統計可分別結合相應的工業生產總值百分比進行分析比較。
(四)企業環境應急處置及應急救援資源情況
按地區、按行業、按流域,統計各種環境應急處置及應急救援資源情況,并分別結合相應的工業生產總值百分比進行分析比較。
(五)企業周邊環境保護目標分布情況
按地區、按行業、按流域或按距企業距離統計各類水(大氣)環境保護目標(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產養殖區、居民區等)周邊企業占檢查企業的百分比,并分別結合相應的工業生產總值百分比進行分析比較。
四、結論與建議
綜述檢查結果,并根據轄區內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特征和化學品特征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等。
說明:1.可根據轄區實際情況以及行業、流域、化學品等特色增加有關內容;2.除文字表述外,還可配合用圖表等形式,所用圖表須簡潔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