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過濾膜。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小于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于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粒徑大于10納米的顆粒。超濾膜是最早開發的高分子分離膜之一,在60年代超濾裝置就實現了工業化。
方法與步驟
超濾膜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超濾膜的工業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為新型化工單元操作之一。用于分離、濃縮、純化生物制品、醫藥制品以及食品工業中。
超濾膜的結構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沒有皮層,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樣的,屬于深層過濾;后者具有較致密的表層和以指狀結構為主的底層,表層厚度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層厚度為200~250微米,屬于表層過濾。
工業使用的超濾膜一般為非對稱膜。超濾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可用于血液處理、廢水處理和超純水制備中的終端處理裝置。我國已成功地利用超濾膜進行了中草藥的濃縮提純和凈水設備的研發使用,尤其是國內研發的PVC合金超濾膜,攻克了普通PVC材料產業化生產優質超濾膜的世界難題,降低了超濾膜的生產成本和運行能耗,提高了超濾膜的過濾性能和使用壽命,每米長的超濾膜絲管壁上約有60億個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徑只允許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通過,而目前已知細菌的體積在0.2微米,因此細菌以及比細菌體積大得多的膠體、鐵銹、懸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機物等都能被超濾膜截留下來,從而實現了凈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