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江蘇權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影響混凝反應的因素
1.混凝反應的過程,把一定量(通過取樣實驗獲取數據)的混凝劑投加到廢水中后,為了使混凝劑迅速、均勻地擴散到水中,一般靠水力或機械方法攪拌來完成。混凝劑充分溶解后,所產生的膠體與水中原有的膠體及懸浮物接觸后,會形成許許多多微小的礬花,這個過程又稱為混合。混合過程要求水流產生激烈的湍流,在較快的時間內使藥劑與水充分混合,混合時間一般要求幾十秒至2分鐘。
完成混合后,水中膠體等微小顆粒已經產生初步凝聚現象,生成了細小的礬花,其尺寸可達5μm以上,但還不能達到靠重力可以下沉的尺寸(通常需要0.6~1.0mm以上)。因此還要靠絮凝過程使礬花逐漸長大。在絮凝階段,要求水流有適當的紊流程度,為細小礬花提供相碰接觸和互相吸附的機會,并且隨著礬花的長大這種紊流應該逐漸減弱下來。混凝的反應時間(T)一般控制在10~30mim。反應中平均速度梯度(G)一般取30~60s-1,并應控制GT值在104~10 5范圍內。
2.影響混凝效果的因素,混凝過程中水質本身的復雜變化以及不同的水力條件,都會給混凝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
工業廢水水質中的污染物成分及濃度隨行業要求、工廠技術工藝的不同而千變萬化,不同廢水中的污染物在化學組成、帶電性能、親水性能、吸咐性能等方面不盡相同,并且通常廢水中往往含有多種污染物。因此某一種混凝劑對不同廢水的混凝效果也有較大區別。
采用混凝沉淀方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效果往往不好,廢水中的有機物對于水中的憎水膠體具有保護作用。另外一些含有表面活性劑或活性染料一類污染物質的廢水,使用混凝劑的去除效果也大多不理想。
廢水處理時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鋁鹽與鐵鹽的水解產物形態是不一樣的,所產生的混凝效果也會不同。由于混凝劑在水解反應過程中不斷產生H+,為了保持水解反應的充分進行,水中必須有足夠的堿去中和H+,否則水的pH值就會下降,導致水解反應不充分,不利于混凝過程,從而影響混凝效果。
在給廢水做混凝反應時廢水的水溫也不能被忽視,無機鹽混凝劑的水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水溫過低不利于混凝劑水解,對混凝效果也有影響。另外水的粘度也與水溫有關,水溫低時水的粘度大,致使水分子的布朗運動減弱,不利于水中污染物質膠粒的脫穩和聚集,導致絮凝體不易形成。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