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普茵沃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及機理
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及機理
1.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沒有分子氧及化合態氧存在的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專性厭氧菌和兼性菌)的作用降解和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技術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的轉化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轉化為甲烷,這是一種可燃氣體,可回收利用;還有一部分被分解為二氧化碳、水、氨、硫化氫等無機物,并為細胞合成提供能量;另外有少量有機物被轉化,合成為新的細胞物質。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主要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和污泥的厭氧消化。與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相比,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特點是:①對于中高濃度有機廢水而言,厭氧處理節省運行費用,對營養物要求低,能夠回收甲烷,是一種節能工藝;②厭氧生物處理技術能夠應用于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耐沖擊負荷,運行能耗為好氧處理的10%~15%;③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污泥泥齡長,增長速率小,產泥量少(為好氧處理的10%~15%),并且消化污泥容易脫水,含有有機肥效成分,適用于改良土壤;④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可以殺死病原微生物,特別是高溫消化時;⑤根據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工藝的不同可以選擇現代化的高負荷厭氧反應器,反應器體積較小。
2.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機理
一階段為水解發酵階段
本這一個階段,復雜的有機物在厭氧菌胞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像糖類、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參與這個階段的水解發酵菌主要是專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
第二階段為產氫產乙酸階段
在這一階段,產氫產乙酸菌一階段的產物轉化為乙酸和氫,并產生CO2
第三階段為產甲烷階段
在這一階段產甲烷菌,把一二階段產生的乙酸、H2、CO2等轉化為甲烷。
3.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影響因素
(1) PH
產甲烷菌適宜的PH 在6.8-7.2
(2)溫度
從液溫看,消化可在中溫(35-38度)也可在高溫 (52-55度),中溫消化時間中溫約為20d,高溫約為10d。
(3)生物固體停留時間(污泥齡)
(4)攪拌和混合
攪拌的方法一般有,水射器攪拌法、消化器循環攪拌法、機械攪拌和混合攪拌。
(5)營養與C/N比、有毒物質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