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廚余垃圾每天的產生量非常的大,并且廚余垃圾必須及時處理,原則上是不可以超過24小時的,面對大量的廚余垃圾我們該如何處理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國廚余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前景
根據《2018—2022年中國垃圾處理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上下卷)》,``十三五''期間廚余垃圾的整體市場空間為1000-1500億元。其中,需要約200億元來構建垃圾收集和運輸系統(該收集和運輸系統包括垃圾容器,包括車輛和垃圾容器之間的連接的車輛),處理和加工。處置工程市場大約需要500到1000億,日常運營市場大約需要300億,而監管系統的建設大約需要20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廚余垃圾處理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在“十三五”期間,環保支持將繼續增長,環保行業有望贏得政策紅包。垃圾處理是環境保護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市場缺口很大,增長空間很大。廚余垃圾處理也是垃圾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巨大的潛在需求有望預示著重要的發展機會的到來,行業前景廣闊。
其次,建立支持廚余垃圾收集和運輸的管理系統可能是一個熱點。除了確保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廚余垃圾收集和運輸系統的順利完成之外,廚余垃圾管理還應確保在試點城市建設廚余垃圾處理能力“發揮其作用”可以同時增強平臺和監視系統的食品和廚房垃圾處理廠的建設為原材料提供了保證。
大量廚余垃圾如何處理
廚余垃圾的處理主要有三種模式:厭氧發酵,好氧堆肥和飼料化。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厭氧發酵現已成為廚余垃圾處理的主流。
根據統計分析,“預處理+厭氧發酵”技術為國內餐廚垃圾處置的主流技術;微生物好氧發酵技術、好氧堆肥技術、飼料化等或因占地面積大弊端、或因資源化產品銷路問題、或因同源性污染問題等而較少被采用。
厭氧發酵意味著廚余垃圾在厭氧條件下通過甲烷和CO2產生量的改變而被微生物的代謝活性而被穩定化。液化階段主要由諸如纖維素分解細菌和蛋白質水解細菌的發酵細菌組成。通常,厭氧發酵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水解,酸化,酸還原和甲烷化。在液化階段,纖維素分解細菌和蛋白質水解細菌等發酵細菌主要起作用,制酸階段主要是乙酸細菌,甲烷產生階段主要是甲烷細菌,在制酸階段產生的產物。分解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同時,在酸生產步驟中產生的氫氣用于將CO2還原為甲烷。
可以處理大量廚余垃圾的廚余垃圾處理設備
在廚余垃圾處理設備中,通過自動升降機將廚余垃圾送入設備,通過破碎機進行破碎和脫水,然后進行固液分離,需氧微生物發酵后,固體成分在發酵罐中停留8至24小時后。可以生產生物有機肥料,可以用于花卉和樹木。液體部分與油和水分離,可以提取原油,用作生物柴油和有機肥皂等工業產品的原料,污水它可以排入城市污水系統或是經過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排放。
整個過程,垃圾減量達90%,不產生二次污染,實效了餐廚(廚余)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目標,達到垃圾“變廢為寶”的目的,且不造成環境污染。
廚余垃圾處理設備處理工藝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