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新鄉市中天星火機械有限公司
閱讀:1272發布時間:2020-5-14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工藝采用”預處理+反硝化/硝化生化處理(A/O)+外置式超濾(UF)+納濾(NF)”的處理工藝。厭氧脫水沼液經過機械細格柵,去除污水中較大成分后,再自流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內調節水質水量,調節內設潛水攪拌機,以防止池內污泥沉降
基本原理:
廢水的主要污染物為CODCr,BOD5,TS,氨氮及總氮。廢水生化性較差;氨氮及總氮較高;TS濃度較高。工藝上首先采用機械格柵去除大尺寸固體物,其主要原理是通過格柵的機械過濾截留,為純物理方法。采用兩級氣浮,去除廢水中的TS,其主要原理是通過投加混凝劑進行混凝反應,使懸浮物結合為大顆粒物質,然后通過氣浮產生的微氣泡與懸浮物結合,其氣固結合物密度低于水,這樣就會漂浮在氣浮分離區表面,然后通過刮渣機刮除。這樣,就去除了大部分的TS。CODCr,BOD5,氨氮及總氮的去除,則采用生化處理的方法。為提高生化處理效率,采用外置超濾膜與A/O生化處理方法相結合。為提高廢水的生化性及去除總氮,廢水*入反硝化罐。在反硝化罐的兼氧環境中,通過兼氧菌的水解作用,可以改善廢水的生化性;利用其中的反硝化細菌作用,可將NO2--N及NO3--N轉化為N2,總氮得以去除。反硝化罐通過碳源儲罐外加補充碳源。廢水經過反硝化罐后,自流進入硝化罐。硝化罐采用射流循環泵、射流曝氣器和鼓風機進行曝氣,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好氧氧化作用,去除水中的CODCr 及BOD5。通過硝化菌的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O2--N及NO3--N。硝化罐的出水混合液,通過混合液提升泵回流至反硝化罐,以使硝化罐產生的NO2--N及NO3--N通過反硝化轉化為N2。A/O系統采用活性污泥法,采用外置式超濾膜代替傳統的二沉池,完成泥水分離。通過超濾進水泵,將硝化罐的混合液提升至超濾裝置,通過超濾膜的良好分離功能,使泥水分離。超濾產生的過濾濃液(即傳統二沉池的污泥)回流至反硝化罐,進一步的參與生化反應,同時提高了污泥停留時間,提高了污水處理效果。同時也可進入污泥罐,作為剩余污泥處理。超濾產生的清液,一部分進入超濾清液罐,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罐,完成反硝化過程。超濾產水通過納濾進水泵,進入納濾過濾系統,進一步分離,提高處理效果,確保達標排放。
工藝特點:
工藝*成熟,所采用的氣浮+A/O+外置UF+納濾的工藝已經過多個項目的實踐,出水穩定達標。膜過濾技術與生化技術的結合是當今廢水處理的前沿技術。
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及物料平衡圖如圖1所示:
工藝流程說明:
本工程處理規模為450m3/d,采用”預處理+反硝化/硝化生化處理(A/O)+外置式超濾(UF)+納濾(NF)”的處理工藝。厭氧脫水沼液經過機械細格柵,去除污水中較大成分后,再自流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內調節水質水量,調節內設潛水攪拌機,以防止池內污泥沉降。調節池出水經調節池提升泵提升至二級氣浮機除TS、除油。同時為檢修方便,在調節池內設置超越管至反硝化池。氣浮浮渣至浮渣池。氣浮出水自流至緩沖水池,再經緩沖水池提升泵提升至反硝化池。緩沖水池出水看水質情況投加外加碳源調節生化進水C/N比,進入A/O生化系統進行生化反應。
反硝化池中設有攪拌裝置,污水在反硝化池中,在厭氧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去除污水中硝態氮,出水進入硝化池,池中進行充分供氧,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并將氨氮轉化為硝態氮和將污水中COD成分分解為CO2和水,消除污染物。反硝化和硝化罐之間設混合液回流泵,以保證總氮的去除率,硝化池的泥水混合液經超濾進水泵提升進入超濾膜系統的,對混合液進行泥水分離,濃縮污泥回流進入反硝化池,剩余污泥進入污泥濃縮池。
超濾膜系統設有清洗系統,定時對超濾膜管進行沖洗,以恢復其性能。超濾出水部分達標排放,部分清液出水進入超濾清液罐,再由納濾進水泵輸送至納濾系統進行分離進一步處理,經納濾系統后,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被分離去除。納濾出水與部分超濾出水混合達標后納管排放,納濾濃縮液至濃縮液池。
濃縮液和氣浮浮渣通過提升泵外送至填埋場回灌,氣浮浮渣提升泵和濃縮液提升泵互為備用。A/O生化池的剩余污泥則排入污泥儲罐,通過泵送至脫水機房(2F)進行污泥離心脫水。脫水清液流入緩沖水池。
餐廚垃圾處理關鍵技術與設備目錄
《節能減排技術叢書:餐廚垃圾處理關鍵技術與設備》針對目前國內餐廚垃圾處理和國外的技術研究現狀,對餐廚垃圾生物處理技術和方法進行了綜合全面的理論論述和實踐研究,分析了餐廚垃圾生物處理的優勢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主要介紹了餐廚垃圾生物處理所涉及的機械技術、微生物技術和控制技術,以及餐廚垃圾的理化性質和生物特性,并給出了實例。《節能減排技術叢書:餐廚垃圾處理關鍵技術與設備》可供從事餐廚垃圾處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滿足大學機械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亦可對有機關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從事垃圾處理工作的政策決策起到輔助作用。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餐廚廢棄物的概念和內涵
1.1.1 餐廚廢棄物的概念
1.1.2 我國餐廚垃圾的主要特點
1.1.3 餐廚剩余物的危害作用
1.2 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的必要性
1.2.1 餐廚垃圾處理的機遇與挑戰
1.2.2 餐廚垃圾資源化的途徑
1.2.3 餐廚垃圾處理的市場運作模式
1.2.4 餐廚垃圾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
1.3 國內外餐廚垃圾的處理技術研究及管理現狀
1.3.1 概述
1.3.2 國外餐廚廢棄物的管理與處理
1.3.3 我國餐廚廢棄物的管理與處理
1.4 餐廚垃圾處理的發展方向
1.4.1 減量化
1.4.2 無害化
1.4.3 資源化
1.4.4 產業化
1.4.5 標準化
第2章 餐廚垃圾處理的技術與工藝
2.1 概述
2.2 餐廚垃圾的處理技術類型
2.3 物理處理技術
2.3.1 粉碎直排處理
2.3.2 填埋處理
2.4 生物處理技術
2.4.1 好氧處理技術
2.4.2 厭氧處理技術
2.4.3 蚯蚓分解處理技術
2.5 物理化學處理技術
2.5.1 熱解法的概念與分類
2.5.2 熱解法的特點
2.5.3 熱解法的典型工藝
2.5.4 濕熱法
2.6 各種處理技術的經濟分析比較
2.7 餐廚垃圾的綜合處理工藝流程
2.7.1新鄉市中天星火有限公司的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工藝
2.7.2 北京機電院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工藝
2.7.3 濕熱法處理餐廚垃圾的工藝流程
2.7.4 餐廚垃圾飼料化處理工藝
2.7.5 生物發酵制氫工藝
2.7.6 提取生物降解塑料工藝
2.7.7 其他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工藝
第3章 餐廚垃圾的主要性質
3.1 物理性質
3.1.1 概述
3.1.2 組分
3.1.3 含水率
3.1.4 固含率
3.1.5 體積質量
3.1.6 黏度
3.1.7 熱值
3.2 化學性質
3.2.1 揮發分
3.2.2 灰分及灰分熔點
3.2.3 元素組成
3.2.4 pH值
3.3 餐廚垃圾成分測定
3.3.1 營養成分測定
3.3.2 淀粉含量測定
3.3.3 揮發性固體和總有機碳
3.3.4 總氮測定
3.3.5 含油量測定
3.3.6 纖維素分解率的測定
3.3.7 垃圾生物降解測定
3.4 微生物含量及危害性分析
第4章 餐廚垃圾生化處理的機械技術
4.1 概述
4.2 餐廚垃圾堆肥過程動力學原理
4.2.1 物料平衡
4.2.2 能量平衡
4.2.3 生物降解動力學
4.3 攪拌
4.3.1 攪拌流體的特性
4.3.2 攪拌機理及機構組成
4.3.3 攪拌功率的計算
4.4 加熱
4.4.1 概述
4.4.2 電加熱
4.4.3 熱管加熱
4.4.4 蒸汽加熱
4.4.5 太陽能輔助加熱
4.4.6 微波加熱與紅外加熱
4.5 脫水
4.5.1 脫水設備的類型
4.5.2 脫水設備的工作原理
4.5.3 脫水設備的特點
4.5.4 油水分離
4.6 干燥
4.6.1 干燥機的類型
4.6.2 干燥的工作原理
4.6.3 幾種干燥方法的特點
4.7 除臭
4.7.1 臭氣產生的機理
4.7.2 除臭方法
4.7.3 除臭產品
4.8 餐廚垃圾生物處理機的流體場仿真
4.8.1 基本控制方程
4.8.2 幾何建模及網格劃分
4.8.3 FLUENT求解
4.8.4 仿真結果及分析
第5章 餐廚垃圾處理的控制技術
5.1 概述
5.2 餐廚垃圾生物處理過程的控制
5.2.1 控制方法
5.2.2 主要控制因素
5.2.3 其他控制條件
5.3 餐廚垃圾生物處理過程的控制系統
5.3.1 硬件設計
5.3.2 軟件設計
5.4 餐廚垃圾生物處理的智能控制系統
5.4.1 智能控制系統的主要特征
5.4.2 智能控制系統的分類
5.4.3 餐廚垃圾生物處理過程模糊控制器設計
5.4.4 模糊控制的優化
5.5 控制系統設計實例
5.6 展望
第6章 餐廚垃圾處理的微生物技術
6.1 概論
6.2 微生物簡介
6.2.1 微生物的類型
6.2.2 微生物的特點
6.2.3 好氧發酵時不同種群微生物的形態特征和作用
6.2.4 厭氧發酵時微生物的形態特征和作用
6.2.5 微生物的營養需求和類型
6.2.6 微生物的生長規律
6.2.7 微生物生長的控制因素
6.2.8 微生物菌種的選擇
6.3 餐廚垃圾EM處理的技術及原理
6.3.1 餐廚垃圾的EM處理技術
6.3.2 EM處理餐廚垃圾的技術種類
6.3.3 微生物處理餐廚垃圾的技術原理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