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磚瓦廠CEMS煙氣連續在線監測分析儀
(二)智能化改造。推廣智能制造模式,鼓勵有實力的采用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性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帶動企業研發、制造、管理、服務等各環節智能化水平提高,*在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酒及水飲品生產、智能家居等領域示范推廣。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爭創、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積極培育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三)信息化改造。加快5G、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認真組織實施《六安市5G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鼓勵制造業與國內互聯網、基礎電信運營商開展深度合作,打造“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積極推動“企業登云”,推廣過程控制系統(PCS)、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和工業設備遠程運維的集成應用,打造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針對性開展企業信息化診斷提升行動,加快軟件首版次、工業APP等成果轉化,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鼓勵互聯網企業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公共信息技術服務,為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提供產品開發、方案設計、數據分析等信息服務。
(四)自動化改造。鼓勵中小企業加快關鍵工序核心設備更新改造,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力推廣“機器換人”,“點”上打造數控單元,*在鑄造、鐵礦采選、機械加工、建材、能源等安全風險較高、作業環境較差的行業推廣應用;“線”上進行自動化改造,*在農副食品加工、木竹加工、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推廣應用。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機器人生產、集成應用或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快*(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應用,每年推廣工業機器人和數控加工中心500臺(套)以上。
(五)綠色化改造。以推進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為目的,以工業領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提升行動為基礎,引導企業加大節能環保投入力度,滾動實施一批能效提升、清潔化生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重點項目,引導企業綠色化改造、高質量發展。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的,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促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創建工作,積極創建綠色開發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示范園區,到2020年全市一半以上的開發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優先選擇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作,提升工業綠色競爭力。強化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工業固廢資源規模化、高值化利用,推動余熱余壓、礦山尾礦、冶金塵泥、稀貴金屬、工業廢渣、廢水、廢油、廢酸的綜合利用。
(六)創新化改造。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為重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每年培育一批省級新產品、安徽工業精品。推動具備技術優勢和創新實力的科技型企業圍繞“創新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進行技術創新改造升級,在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鑄造、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創建院士工作站、“一室一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行業技術平臺。充分發揮骨干企業主導作用,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技術優勢,建立產業技術和產品協同創新合作機制,圍繞五大主導產業創建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企業技術平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引導企業加快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進程,鼓勵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工藝技術加快升級改造。
三、保障措施
(一)規范項目庫建設。對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實施統一管理,建立三年滾動項目庫,作為享受技改財政獎補的前提。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以上(信息化、創新化改造項目不限定投資額)的納入市級技改項目庫,實行動態調整。入庫項目需按要求辦理備案(核準)手續。做好技改項目入統工作,入庫項目要及時申報納入統計部門的投資統計系統,按月報送投資統計數據。對市級技改項目庫中的項目,符合條件的,原則上一律按照技改項目入統。
(二)加大政策支持。對重點技改項目分類施策,通過“一事一議”、設備(軟件)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財政獎補。市級技改示范項目,每個獎勵50萬元;新認定的省級智能工廠、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分別獎勵50萬元、20萬元、20萬元,市級智能工廠、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10萬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獎勵20萬元,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獎勵10萬元。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規模工業企業實施技改對標診斷。有關費用和獎補資金從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列支。
磚瓦廠CEMS煙氣連續在線監測分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