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機是根據水的流動性與空氣接觸會增加水中氧氣含量的原理,而將空氣(氧氣)溶入到"水花"中進而吸收到水體中去。
另外,魚類喜歡逆水洄流。因為這樣反向游動會讓食物與氧氣,所以經常能夠在進、出水口看到魚兒們"逗水"、"頂水",原因也在于水中氧氣含量與水的流動性會引起水中氧氣含量變化的這個原理。
水中的含氧的"量"對于魚類來說才是主要的問題,有氧氣不代表能存活,要有的"量"。因為魚類和人類一樣,如果周圍環境氧氣很少,它們會食欲不佳,活躍度低,可能引發"身體"不適而生病。相反,如果水中的含氧量高,魚類的活力旺,也會有心思覓食。
我們來說說水的固有特征對水中含氧量的影響。把水的固有屬性與含氧量之間的關系從以下幾方面來具體說說。
一、水中氧氣的來源
(1)一方面是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中的綠色植物經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據說水中一多半的氧氣來自綠色植物。
(2)另一方面是由于氣壓的作用。
由于大氣壓力比水面的壓力高,空氣中的氧氣會滲透到水中去,當水中容納氧氣的量到達后,才會向外界大氣釋放。
二、水中氧氣含量與溫度的關系
氧氣在水中的含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具體來講溫度越高,水中氧氣的含量越低,溫度越低,水中的含氧量越高。例如:20℃的水,100升大概可以溶解3升的氧氣,當溫度下降到零度時,100升的水里可以溶解4-5升的氧氣。
水的溫度越高,魚類以及水中生物的代謝、呼吸快,對氧氣需求量比平時多,水中的含氧量自然而然會減少。水中氧氣少,魚類的活躍程度會減弱,魚類為了應付氧氣量少的情況,可能會浮出水面呼吸大氣中的氧氣,這是人們常說的“浮頭”。
高溫天氣的水中的含氧量少,消耗也快,水中的氧氣會所剩的少。如果水中缺氧嚴重,魚類浮頭所呼吸到空氣中的"氣",包含著二氧化碳等"雜"氣,因此,魚類浮頭時間長了可能會慢慢,死魚浮在水面上,這是常說的“翻(泛)塘”。
三、水中氧氣含量與水深的關系
溶氧量與水的深淺有關系。因為氧氣是由大氣通過水的表層往下滲透,越往下滲透速度越慢,而且水的內部壓力并不低于大氣壓,因此滲進深層的氧氣含量少,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養魚時水不能過深,以2~3米的水深為好,因為在這個深度的水中含氧量較好的。
四、水中氧氣含量與水面積的關系
水中氧氣的含量與水的面積有關。水的表面積越大,含氧量越高,水的表面積越小,含氧量越低。所以在同等的條件下,小水面的魚“翻(泛)塘”的機會比如像湖泊這樣的大水面情況多。
五、水中氧氣含量與水的流動性的關系
水面的波動會引起水中氧氣含量的變化。比如刮風時水面的波浪接觸空氣,起伏的波浪面積要大于平時靜水時的表面積。因此刮風時水中的含氧量要比平時高。所以,人們說的“風吹水動,水動魚動”是指的這時的狀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