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脫氮可提高污水脫氮的效果
低溫脫氮可提高污水脫氮的效果
低溫脫氮一般是處理氮素在水體中的過度積累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溫度是影響細菌生長和代謝的重要環境條件。絕大多數微生物正常生長溫度為20~35℃。溫度主要是通過影響微生物細胞內某些酶的活性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速率,進而影響污泥產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速率;溫度還會影響污染物降解途徑、中間產物的形成以及各種物質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有可能影響到產氣量和成分等。
低溫減弱了微生物體內細胞質的流動性,進而影響了物質傳輸等代謝過程,并且普遍認為低溫將會導致活性污泥的吸附性能和沉降性能下降,以及使微生物群落發生變化。低溫對微生物活性的抑制,不同于高溫帶來的毀滅性影響,其抑制作用通常是可恢復的。
隨著我國城市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污水排放量也隨之增加,低碳源污水是生活污水排放的主要組成成分,對其進行低溫脫氮處理已經引起水處理專家的重點關注,當務之急在于提高脫氮效果,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在低碳能耗與綠色環保的背景下,我國污水處理廠正面臨著升級改造的轉折點,其所采用的低溫脫氮技術措施應盡可能符合經濟節能的要求。在實際應用中因具有耗能低、有機物少等特點,成為未來污水處理的主要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無論污水處理廠采用低溫脫氮或何種技術提高污水脫氮的效果,均需要有效掌握工藝運行管理技術,較大限度地發揮該技術的優勢,實現綠色環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