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居民住宅小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212 發布時間:2020-9-5居民住宅小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中研基業環保
一、居民住宅小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說明
1、調節池:對水質水量進行一個均衡調節,保證后續處理的水質穩定以及可以增大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時間,降低工程造價。
2、厭氧處理(A段)
一般來說厭氧處理分四個階段進行:
①水解階段:高分子有機物由于其大分子體積,不能直接通過厭氧菌的細胞壁,需要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廢水中典型的有機物質比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后的這些小分子能夠通過細胞壁進入到細胞的體內進行下一步的分解。
②酸化階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機物進入到細胞體內轉化成更為簡單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細胞外,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為揮發性脂肪酸(VFA),同時還有部分的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產生。
③產乙酸階段:在此階段,上一步的產物進一步被轉化成乙酸、碳酸、氫氣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④產甲烷階段:在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這一階段也是整個厭氧過程你好為重要的階段和整個厭氧反應過程的限速階段。
厭氧分解過程中,由于不用供氧耗能設備,能夠節約大量能耗,減少投資,但是由于缺乏氧作為氫受體,因而對有機物分解不*,代謝產物中包括眾多的簡單有機物,因此需要好氧工藝進一步去除。
3、好氧處理(O段)
在廢水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中,氧是有機物氧化時的你好后氫受體,正是因為這種氫的轉移,才使能量釋放出來,成為微生物生命活動和合成新細胞物質的能源,所以必須不斷的供給足夠的溶解氧。
好氧生物處理時,一部分微生物吸收的有機氧化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如有機物中的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氫與氧化合成水,氮被氧化成氨、亞硝酸和硝酸鹽、磷被氧化成磷酸鹽,硫被氧化成硫酸鹽等),同時釋放出能量,作為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動的能源。另一部分有機物則作為其生長繁殖所需要的構造物質,合成新的原生質。這種氧化分解和同化合成過程可以用下列生化反應式表示。當廢水中營養物質充足,即微生物即能獲得足夠的能量,又能大量合成新的原生質時,微生物就不斷增長;當廢水中營養物質缺乏時,微生物只能依靠分解細胞內貯藏的物質,甚至把原生質也作為營養物質利用,以獲得生活活動所需的你好低限度的能量,這種情況下,微生物無論重量還是數量都是不斷減少的。
4、MBR池:膜生物反應器(MBR)是高效膜分離技術與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可用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市政或工業廢水處理。雖然有氧MBR 過程的技術應用可以追溯到20 世紀70 年代,但是它在污水處理領域的大規模商業應用也是在過去的10 年間剛剛開始的。利用膜組件進行的固液分離過程取代了傳統的沉降過程,能有效的去除固體懸浮顆粒和有機顆粒,制備無菌水。MBR 是現代化的、高效的水處理系統,可滿足市政污水處理量不斷增長的需求,極大地提高污水處理后的水質。
5、清水消毒池:對生化處理后的水進行消毒,確保出水有害菌類不超標。為MBR膜提供反洗用水,保證膜的通透性以及使用壽命。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剩余污泥用脫水機脫水后處置。
二、居民住宅小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特點
1、不占用土地的使用面積,庭院式一體化設備可以是地埋式或半地上式,不影響土地的利用。
2、選擇合理的處理工藝路線,有效降解污染物,以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
3、具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能力,以適應水質、水量變化的特點。
4、人工濕地的占地面積很小,約1-2平方米,而且濕地植物可以根據農戶的需求選擇。
5、無動力消耗,管理方便,只需每年清泥一次。
6、出水可用于農田灌溉或澆灑庭院植物,節約水資源。
三、居民住宅小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物反應器主要參數
操作參數不僅對膜的結垢影響很大,還與AnMBR的性能如膜通量、COD去除率、出水水質等有很大的關系。參數的選擇會嚴重影響到AnMBR的整體效能的發揮。
1、有機負荷:
AnMBR的優勢之一就是適宜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如果系統運行穩定,則揮發性脂肪酸也會保持在一定范圍,一般把揮發性脂肪酸作為有機負荷的指示物。對不同的有機廢水,有機負荷相差很大。從AnMBR處理各種廢水的效果(見表1)可以看出AnMBR優良的性能,COD的去除率一般均超過90%,而有機負荷可以超過40kg/(m3·d),甚至近70kg/(m·3d)。
2、溫度:
要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AnMBR的操作溫度通常需較高。溫度較高時,可以降低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SMP)濃度(粘度也降低),使膜通量也提高。在一定的溫度范圍與壓力條件下,溫度每升高1℃,膜通量增加1%~2%;然而近有研究發現,在常溫或低溫條件下,AnMBR也能夠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和較大的膜通量。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方法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用化學或物理手段將游離微生物定位于限定的空間區域,以提高微生物細胞的濃度,使其保持較高的生物活性并反復利用的方法。目前微生物的固定方法有很多種,國內外尚無統一分類標準,但主要有包埋法、交聯法、吸附法和共價化合法。
1.1 包埋法
包埋法是常用的微生物固定方法,該方法是將微生物細胞截流在水不溶性的凝膠聚合物孔隙的網絡空間中,阻止細胞的泄漏,同時能讓基質滲入和產物擴散出來。常用的包埋劑有瓊脂、海藻酸鈉、卡拉膠、明膠、*、聚丙烯酰胺等。秦統福等選取*作為凝膠劑,海藻酸鈉和活性炭作為助凝劑,采用凝膠包埋法固定化UBD菌用于煉油污水的處理。研究結果表明菌種固定化后明顯改善了煉油污水的處理效果,COD和石油類物質的去除率均高于游離菌和無菌小球。
包埋法操作簡單、能保持多酶系統、對微生物活性影響小;但傳質阻力較大,對大分子和難溶解底物不適用。
1.2 交聯法
交聯法是一種不用載體的工藝,通過物理或化學手段,利用微生物中酶分子的氨基和羥基與交聯劑的官能基團反應,使酶或微生物細胞之間彼此附著相連形成網狀結構,實現微生物固定化目的。可分為化學交聯法和物理交聯法。交聯劑有很多,主要有戊二醛、聚乙烯亞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