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洗滌污水處理裝置概述
洗滌污水處理設備原理是建立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生物相結合的基礎上的。在處理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的微生物生長在生物膜載體填料顆粒上,隨著高密度填料在污水中翻動,在曝氣時形成流化床,提高了微生物與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和氧的接觸,從而提高了污水凈化效率;在曝氧間隙,微生物隨顆粒快速全部沉淀在反應器中形成固定床,在反應器底部形成缺氧區;加上入水時工藝設計有厭氧區,這樣厭氧-缺氧-好氧三種環境的輪流做用,決定了一體化工藝十分有利于污水中有機物的去除和脫氮除磷。
污水混合經格柵進入調節池,通過調節池均勻進水水質。然后通過潛污泵提升進入水解酸化池,通過厭氧作用將部分大分子有機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出水進入接觸氧化池,接觸氧化池內填料上附著大量細菌,通過細菌的呼吸和新陳代謝,吸附、分解污水中絕大部分的有機物。出水經沉淀池沉淀后,達到排放標準。
一體化洗滌污水處理設備特點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以A/O生化工藝為主,集生物降解污水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藝于一體的洗滌污水及類似洗滌污水的工業廢水成套處理設備,設備結構緊湊、占地少,全部設置于地下,運行經濟,抗沖擊濃度能力強,處理效率高,管理維修方便,經用戶使用,設備的各項性能均符合有關要求,該產品已得到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認可。這些產品必將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福音。
在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來自澳門的何旻駿憑借“子母式深水水質檢測機器人”項目獲得“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全國)專項獎之創新獎。不同于絢麗多彩的觀賞性科學裝置,本次青創賽中還有許多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的科技發明,提到生態環境,當其沖的要數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水是生命之源”,而我們日常飲用的水真的安全嗎?
對此,來自澳門培正中學的學生何旻駿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子母式深水水檢測機器人,顧名思義,這款裝置主要的作用就是檢測水質。何旻駿發現,澳門的自來水公司尚在采用人手采樣的監測方式來檢驗水庫的水質,對于對科學發明興趣濃厚的學生,他想為水質監測人員研發一個更為自動化的裝置。經過三年的研究過程,他多次嘗試、吐故納新,做成了可以在水面自動航行的,由無人船和水下機器人組成的子母式裝置。
有趣的是,水下機器人不僅自帶傳感器,還可以測量溫度、導電率等數值,而無人船可以通過電腦上的手動定點載著機器人航行到水庫的不同的深度位置采取水樣。此外,只要用戶連接到互聯網,就可以通過控制界面手動或定點設置地圖路徑的方式讓無人船收集水樣,從而大大降低對于人手的需求,另外,通過的互聯網控制系統,所有采樣數據可以立即上傳到數據庫,數值異常與否一目了然,有關部門可以更及時地處理問題,因此通過更加快捷的方式降低了水污染帶來的危害,并有效地預防了水污染。
一體化洗滌污水處理裝置構成
設備的設計主要是對洗滌污水和與洗滌污水類似的其他有機污水的處理。其主要處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池。一體化設備大致共有七部份組成。
一體化洗滌污水處理設備結構包括:1、初沉池 2、缺氧池 3、接觸氧化池 4、二沉池 5、消毒池 6、污泥池 7、二氧化氯投加器 8、設備間組成。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1、初沉池: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為0.3~0.4毫米/秒,沉淀下來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
2、缺氧池:缺氧池內設置新型高密度立體彈性填料,作為反硝化細菌的載體,硝化液中回硝態氨和亞酸態氧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還原成氮氣,達到脫氮的目的,缺氧池有效停留時間視水質情況而定,溶解氧控制在0.5mg/L。
3、接觸氧化池:污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好氧生化處理,接觸池分為三級,停留時間為8h,(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8~12h)該池內設有曝氣盤進行好氧曝氣。
4、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豎流式沉淀,表面負荷為<1.0m3/m2.h,排泥提升至污泥池。對于要求水質為一級A標準的,可以將該部分定制為MBR生物膜池。
5、消毒池:消毒池按規范標準為不小于30分鐘,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h。
消毒采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繼改變加藥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藥,少出水少加藥的目的,需要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制。
6、污泥池:主要用來存儲沉淀池中下層污泥,污泥上清液回流到缺氧池再次進行處理,剩余污泥定期由吸糞車清理。
7、二氧化氯投加器:主要為消毒進行投加藥劑進行消毒,該部分為全自動投加。
8、設備間:用來放置電控箱、風機或泵機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