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膜污水處理設施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是用于某種污水處理的工藝方法的組合。通常根據污水的水質和水量,回收的經濟價值,排放標準及其他社會、經濟條件,經過分析和比較,必要時,還需要進行試驗研究,決定所采用的處理流程。一般原則是:改革工藝,減少污染,回收利用,綜合防治,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等。在流程選擇時應注重整體*,而不只是追求某一環節的*。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現代污水 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經過格柵或者砂濾器,之后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淀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后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干燥設備后,污泥被后利用。
廢水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廢水 中呈溶解態或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作用,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處理方法。
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常采用的方法有厭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處理法、氧化塘法、生物膜法。
廢水生物處理: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應用廣、工藝比較成熟的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它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氣條件下,使污水凈化的生物學方法。根據曝氣方式的不同。分為普通曝氣法、完 全混合曝氣法、逐步曝氣法、旋流式曝氣法和純氧曝氣法。活性污泥法不僅用于處理生活污水、而且在印染、煉油、石油化工、造紙等許多工業廢水處理中,都取得很好的凈化效果。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主,還包括真菌、藻 類、原生動物等。此法大的弱點是產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已成為令人頭疼的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研究開發從源頭上不產生或少產生污泥的污水處理技術成為研究的熱點。
廢水生物處理:2、厭氧生物處理法
此法主要用于處理污水中的沉淀污泥,又稱污泥消化,也用于處理高濃度的有機廢水。這種方法是在厭氧細菌或兼性細菌的作用下將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后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些氣體是有經濟價值的能源。
厭氧生物處理過程分為3個階段:階段水解酸化,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將復雜的多糖類水解為單糖類,將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并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第二階段產酸,在產酸菌的作用下將第1階段的產物進一步降解為比較簡單的揮發性有機酸等,如 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有機酸,以及醇類、醛類等,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新的微生物細胞;第三階段產甲烷,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第2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處理后的污泥所含致病菌大大減少,臭味顯著減弱,肥分變成* 的,體積縮小,易于處置。
廢水生物處理:3、氧化塘法
又稱生物塘法或穩定塘法,是利用一些適宜的自然池塘或人工池塘,由于污水在塘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通過水中的微生物代謝活動可以將有機物降解,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一種方法。在氧化塘中,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通過有機菌藻 共生作用去除的
氧化塘中同時可以進行好氧和厭氧性分解作用和光合作用,3種作用互相影響。氧化塘的效率較低,并需要較大的空間位置,氧化有機物所需的氧氣來源常不足,引起氧化作用不*,因而常常產生較大的臭味。由于它是一個開放系統,所以它的處理效率受季節溫度波動的影響很大,這種處理系統只能在溫暖的地方使用。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樣都是利用微生物來去除廢水中有機物的方法。生物膜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質,是由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等組成的生態系統,主要用于去除廢水中呈溶解的和膠體狀有機污染物
根據不同的理裝置,又分為生物濾池法、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池法、流化床生物膜法、懸浮穎粒生物膜法等。它廣泛應用于石油、印染、造紙、食品等工業廢水的處理。它具有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好的適應性;剩余污泥量少等優點。
SBR法是序批示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SBR技術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無污泥回流系統。尤其適用于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場合。
MBR膜污水處理設施原理: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經一定時間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降解有機物的能力。
SBR法處理過程:SBR工藝由按一定時間順序間歇操作運行的反應器組成。SBR工藝的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亦即每個間歇反應器在處理廢水時的操作過程包括如下5個階段:①進水期;②反應期;③沉淀期;④排水排泥期;⑤閑置期。SBR的運行工況以間歇操作為特征。其中自進水、反應、沉淀、排水排泥至閑置期結束為一個運行周期。在一個運行周期中,各個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及運行狀態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的性質、出水水質及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掌握。
優點
(1)工藝相對比于其他工藝簡單、剩余污泥處置麻煩少;
(2)占地少、運行費用低,節約投資投資省;
(3)耐有機負荷和毒物負荷沖擊,運行方式靈活;
(4)由于是靜止沉淀,因此出水效果好、厭(缺)氧和好氧過程交替發生、泥齡短、活性高;
(5)有很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缺點:
(1)自動化控制要求高。
(2)排水時間短(間歇排水時),并且排水時要求不攪動沉淀污泥層,因而需要專門的排水設備(潷水器),且對潷水器的要求很高。
(3)后處理設備要求大:如消毒設備很大,接觸池容積也很大,排水設施如排水管道也很大。
(4)潷水深度一般為1~2m,這部分水頭損失被白白浪費,增加了總揚程。
(5)由于不設初沉池,易產生浮渣,浮渣問題尚未妥善解決。
SBR藝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污水處理領域:城市污水、工業廢水,主要有味精、啤酒、制藥、焦化、餐飲、造紙、印染、洗滌、屠宰等工業的污水處理。
CASS工藝
簡介:CASS工藝也叫做周期循環式活性污泥法,他是在SBR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SBR池內的進水端添加了一個生物選擇器,實現連續進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仍連連續進水),間歇排水。
原理:在預反應區內,微生物能通過酶的快速轉移機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基質快速積累過程,這對進水水質、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質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同時對絲狀菌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脹;隨后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過程。CASS工藝集反應、沉淀、排水、功能于一體,污染物的降解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過程,而微生物則處于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從而達到對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
CASS法處理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曝氣階段:由曝氣裝置向反應池內充氧,此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NH3-N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化為NO3--N。
沉淀階段:此時停止曝氣,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池逐漸由好氧狀態向缺氧狀態轉化,開始進行反硝化反應。活性污泥逐漸沉到池底,上層水變清。
潷水階段:沉淀結束后,置于反應池末端的潷水器開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漸排出上清液。此時反應池逐漸過渡到厭氧狀態繼續反硝化。
閑置階段:閑置階段即是潷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