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醫院污水處理設施
中、小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優選工藝是氧化溝和SBR,它們的共同特點是:
①去除有機物效率很高,有的還能脫氮、除磷或既脫氮又除磷,而且處理設施十分簡單,管理非常方便,是目前上*的、簡化的污水處理工藝,也是世界各國中小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優選工藝。
②在10×104 m3/d規模以下,氧化溝和SBR法的基建費用明顯低于常規活性污泥法、A/O和A2/O法;對于規模為(5~10)×104 m3/d的污水廠,氧化溝與SBR法的基建費用通常要低10%~15%。規模越小,兩者差距越大,這對缺少資金建污水廠的中小城市很有吸引力。
即使在10×104 m3/d規模以下,氧化溝和SBR法的電耗和年運營費用仍高于常規活性污泥法,但如果與基建費用一起來比較,基建費加上20年的運營費總計還是比常規活性污泥法低些。規模越小,低得越多,規模越大,差距越小,當規模為10×104 m3/d時,兩類工藝的總費用大致相當。因此,對于中小型污水廠采用氧化溝與SBR法在經濟上是有利的。
③氧化溝與SBR工藝通常都不設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整個處理單元比常規活性污泥法少50%以上,操作管理大大簡化,這對于技術力量相對較弱、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的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很合適。

④氧化溝和SBR工藝的設備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在質量上能滿足工藝要求,價格比國外設備便宜好幾倍,而且也省去了申請外匯進口設備的種種麻煩。
⑤氧化溝和SBR工藝的抗沖擊負荷能力比常規活性污泥法好得多,這對于水質、水量變化劇烈的中小型污水廠很有利。
正是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氧化溝和SBR在國內外都發展很快。美國環保局(EPA)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費用或運營費用比常規活性污泥法節省15%以上的工藝列為革新替代技術,給予財政資助,SBR和氧化溝工藝因此得以大力推廣,已經建成的污水廠各有幾百座。歐州的氧化溝污水廠已有上千座,澳大利亞近10多年建成SBR工藝污水廠近600座。在國內,氧化溝和SBR工藝已成為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的shou選工藝。
1 氧化溝工藝的主要分類和特點
氧化溝工藝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
①多溝交替式氧化溝,它的特點是合建式,沒有單獨的二沉池,采用轉刷曝氣。它有單溝、雙溝和三溝式,典型的是邯鄲三溝式氧化溝。這種氧化溝具有SBR工藝的特點,也可算是BR的一種類型,它的脫氮除磷效果不穩定,如果要求脫氮除磷,需增加一些設施。
②卡魯塞爾氧化溝,它是分建式,有單獨的二沉池,采用表曝機曝氣,溝深大于多溝交替式氧化溝,長沙水質凈化二廠就是這種工藝,它的脫氮除磷效果也不夠理想,如果要求脫氮除磷,也需增加一些設施。
③奧貝爾氧化溝,它也是分建式,有單獨二沉池,采用轉碟曝氣,溝深也較大,現在四川、北京、山東、浙江等地都在采用,它的脫氮效果很好,但除磷效率不夠高,要求除磷時還需采取一些措施。
④一體化氧化溝,是合建式,沉淀池建在氧化溝內,已在四川成都市新都污水廠和山東高密市污水廠應用。它既是連續進出水,又是合建式,且不用倒換功能,從理論上講經濟合理,但在一些具體技術問題上還不十分成熟,因此影響了它的推廣使用。

SBR工藝的主要分類和特點
SBR工藝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傳統式SBR工藝,它的所有操作都是間歇的、周期性的,四川巴中污水廠就是這種工藝。它的脫氮除磷效果不夠穩定,如要求脫氮除磷,需做一些改進。
②ICEAS工藝,即間歇式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它用隔墻將反應池分為兩部分,前面是預反應區,后面是主反應區,采用連續進水,間歇曝氣、沉淀、排水、排泥,已用在昆明第三、第四污水廠。它可以脫氮除磷,但效果不夠理想。
③DAT—IAT工藝,即連續曝氣和間歇曝氣相結合的工藝,反應池中部用隔墻分為兩部分,前邊的DAT連續曝氣,后邊的IAT間歇曝氣、沉淀、排水、排泥,已用于天津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它的脫氮除磷功能一般,需增加設施才能提高脫氮除磷效率。
④CAST工藝,即循環式活性污泥法,它的反應池用隔墻分為選擇區和主反應區,進水、曝氣、沉淀、排水、排泥都是間歇周期性運行。它的脫氮除磷效果好,防止污泥膨脹的性能好,目前深圳、天津和云南的一些污水處理廠都采用此種工藝。
⑤UNITANK工藝,是三個矩形池并聯,按照類似三溝式氧化溝的周期運行模式工作,但把轉刷曝氣改為鼓風曝氣,可加大池深,把出水可調堰改為固定堰,簡化了排水,上海石洞口污水處理廠就是采用這種工藝,它的功能和三溝式氧化溝類似。
小型醫院污水處理設施MBR與傳統工藝相比有以下明顯優勢:
由于取消了二沉池及將污泥濃度提高了2~5倍,減小了占地面積。
出水水質好,可直接回用。出水中SS低于檢測限;耐熱大腸桿菌被*除去,噬菌體數量比傳統工藝出水低100~1000倍;對于重金屬的去除很明顯(尤其是Cu、Hg、Pb、Zn等),但其去除率取決于金屬離子與污泥吸附的程度;有毒的微污染物(如殺蟲劑、多環芳烴等)幾乎全部吸附在污泥上,因此可與SS同時被去除。
生物處理單元中污泥濃度高、泥齡長,對有機物的去除率高。
對于氮、磷污染物有較高的去除率,出水可滿足TP<0.15mg/L、TN<2.2mg/L的環境大容忍限度(Maximum Tolerable Risk,MTR)。
污泥產量少,降低了對剩余污泥處置的費用,但MBR污泥的絮體較小且粘度較高。也有試驗發現,MBR污泥的濃縮性能和脫水性能與傳統工藝產生的污泥并無大的差異。
MBR在顯示出許多傳統工藝*的優點時,也暴露出一些尚需改進的地方,這是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
預處理工藝
在進行處理能力為10m3/h的MBR中試研究時,對4種不同的格柵進行了對比試驗,柵孔的尺寸為0.25~0.75mm。試驗發現,對原水進行預處理后,原水中的SS可去除30%~60%,這樣可以改變原水成分,從而改善后續工藝的處理效果,減輕膜污染,減小剩余污泥產量并改善污泥性狀。隨著SS的去除,COD也有10%~15%的去除。
膜污染與清洗
膜工藝的一大缺點是膜在運行一段時間以后會因為膜受到污染而導致膜通量的降低,如何減緩膜污染進程從而維持膜通量是應用膜工藝時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與傳統的污水處理生物處理技術相比,MBR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出水水質好
由于膜的截留,出水中懸浮固體的濃度基本為零;對游離菌體和一些難降解的大分子顆粒狀物質*截留作用,生物反應器內生物相豐富,如,世代時間較長的硝化菌得以富集,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也能生長;膜出水不受生物反應器中污泥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因此,MBR的出水質量高,可滿足回用水水質的要求。
剩余污泥量少
對于傳統的活性污泥法,過長的污泥齡將會導致出水中懸浮固體的增加。而MBR中由于膜的截留作用長污泥齡運行并不影響出水水質。剩余污泥量的減少,可以降低污泥處理費用,簡化污水處理工藝操作,特別式對于小型污水處理廠和分散的污水處理設施,其*性更為突出。
設備緊湊,占地少
由于生物反應器內污泥濃度高,容積負荷可大大提高,而且用膜組件代替了二沉池和過濾設備,因此,與常規生物處理工藝相比,膜生物反應器的占地面積可大為減少。
MBR憂點
在MBR的特點中,良好的出水水質與較低的污泥產率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