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膜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活性污泥的培訓與馴化
活性污泥的培養
對城市污水或與之類似的工業廢水,由于營養和菌種都已具備,可用其初步沉淀水調整BOD5至200~300MG/L后,在曝氣池內進行連續曝氣,一般在15~20℃下經一周左右就會出現活性污泥絮體,要及時適當地換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補充營養和排除代謝產物。換水的方法分間斷換水和連續換水。
間斷換水——混合液在曝氣到開始出現活性污泥絮體后,即停止曝氣,靜止沉淀1~1.5H,排放約占總體積60~70%的上清夜,再補充生活污水或糞便水,繼續曝氣。當沉降比大于30%時,說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濃度已滿足要求。次換水后,應每天換水一次,這樣重復操作7~10D,便可達到活性污泥成熟。此時,污泥具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含有大量的菌胺團和纖毛蟲類原生動物,并可使BOD5去除率達95%左右。

連續換水——當池容積大采用間斷換水有困難時,可改用連續換水。即當池中出現活性污泥絮體后,可連續地向池內投加生活污水,并連續地出水和回流,其投加量可控制在池內每天換水一次的程度。回流污泥量可采用進水量的50%。當溫水在15~20℃時,污泥經兩周左右即可培養成熟。
如果工業廢水的性質與生活污水相差很大時,用生活污水培養的活性污泥應用工業廢水進行馴化。馴化的方法是混合液中逐漸增加工業廢水的比例,直到達到滿負荷。
為了縮短培養和馴化的時間,可將兩個階段合并起來進行。就是在培養過程中,不斷地加入少量的工業廢水,使微生物在培養過程中逐漸適應新的環境。
MBR膜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活性污泥法運行中常見的問題
(1)污泥膨脹
廣義的講把活性污泥的凝聚性和沉降性惡化,以及處理水混濁的現象總稱為活性污泥的膨脹。也就是說,活性污泥的膨脹就是指污泥體積增大而密度下降的現象。
污泥膨脹上浮的原因很多,除了理化、生物及生化方面的原因外,還與運行管理和構筑物結構形式等有關。
解決污泥膨脹的方法因產生原因而異,概括起來就是預防和抑制。

預防就是加強管理,即使監測水質、曝氣池污泥沉降比、污泥植樹、溶解氧等,發現異常狀況,及時采取措施。污泥發生膨脹后,要針對發生膨脹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當進水濃度達和出水水質差時,應加強曝氣,提高供氧量;加大排泥量,提高進水濃度,促進微生物新陳代謝過程,以新污泥置換老污泥;曝氣池中含碳高而使碳氮比失調時,投加含氮化合物。
(2)污泥的致密與減少
污泥體積指數減少會使污泥失去活性。引起污泥致密與減少的因素有:進水中有機懸浮物突然增多;環境條件惡化,有機物轉化率降低;有機物營養減少;污泥上浮而造成污泥流失等。
(3)泡沫問題
當廢水中含有合成洗滌劑及其他起泡物質時,就會在曝氣池表面形成大量泡沫。泡沫影響二沉池的沉淀效率,惡化出水水質,影響環境衛生。
抑制泡沫的措施有:在曝氣池上安裝噴灑管網,用壓力水噴灑,打破泡沫;定時投加除沫濟以破除泡沫。
生物膜法是與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生物凈化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
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是利用附著生長于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厭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
技術原理
生物膜法凈化污水機理是:
(1)依靠固定于載體表面上的微生物膜來降解有機物,由于微生物細胞幾乎能在水環境中的任何適宜的載體表面牢固地附著、生長和繁殖,由細胞內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細胞形成纖維狀的纏結結構,因此生物膜通常具有孔狀結構,并具有很強的吸附性能。
MBR膜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生物膜附著在載體的表面,是高度親水的物質,在污水不斷流動的條件下,其外側總是存在著一層附著水層。生物膜又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質,在膜的表面上和一側深度的內部生長繁殖著大量的微生物及微型動物,形成由有機污染物→細菌→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組成的食物鏈。生物膜是由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后生動物和其他一些肉眼可見的生物群落組成。其中細菌一般有:假單苞菌屬、芽苞菌屬、產堿桿菌屬和動膠菌屬以及球衣菌屬,原生動物多為鐘蟲、獨縮蟲、等枝蟲、蓋纖蟲等。后生動物只有在溶解氧非常充足的條件下才出現,且主要為線蟲。污水在流過載體表面時,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通過氧向生物膜內部擴散,在膜中發生生物氧化等作用,從而完成對有機物的降解。生物膜表層生長的是好氧和兼氧微生物,而在生物膜的內層微生物則往往處于厭氧狀態,當生物膜逐漸增厚,厭氧層的厚度超過好氧層時,會導致生物膜的脫落,而新的生物膜又會在載體表面重新生成,通過生物膜的周期更新,以維持生物膜反應器的正常運行。
生物膜法通過將微生物細胞固定于反應器內的載體上,實現了微生物停留時間和水力停留時間的分離,載體填料的存在,對水流起到強制紊動的作用,同時可促進水中污染物質與微生物細胞的充分接觸,從實質上強化了傳質過程。生物膜法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易出現的污泥膨脹和污泥上浮等問題,在許多情況下不僅能代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的二級生物處理,而且還具有運行穩定、抗沖擊負荷強、更為經濟節能、具有一定的硝化反硝化功能、可實現封閉運轉防止臭味等優點。
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點:
(1)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動適應性強;
(2)處理效果好并具良好硝化功能;
(3)污泥量小(約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于固液分離;
(4)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
(5)占地面積少、動力費用省、便于運行管理等優點。
預處理設施
預處理的目的之一是去除粗大固體物以及無機可沉固體,這對配水有特殊要求的水解池尤為重要。另外,不可生物降解的固體在水解反應器內的積累會占據大量的池容,反應器池容的減少終將導致系統*失效。一般預處理系統包括去除大的固體、較小顆粒的格柵和水力篩及去除砂和礫石的沉砂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