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A-0.5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WSZ-A-0.5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現貨,全國供應,派人安裝、調試。
什么叫總有機碳(TOC)?
水中的有機物質的含量,以有機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來表示,稱為總有機碳。TOC的測定類似于TOD的測定。在950℃的高溫下,使水樣中的有機物氣化燃燒,生成CO2,通過紅外線分析儀,測定其生成的CO2之量,即可知總有機碳量。在測定過程中水中無機的碳化合物如碳酸鹽、重碳酸鹽等也會生成CO2,應另行測定予以扣除。若將水樣經0.2μm微孔濾膜過濾后,測得的碳量即為溶解性有機碳(DOC)。TOC、DOC是較為經常使用的水質指標。
什么叫總需氧量(TOD)?
總需氧量的測定,是在特殊的燃燒器中,以鉑為催化劑,于900℃下將有機物燃燒氧化所消耗氧的量,該測定結果比COD更接近理論需氧量。TOD用儀器測定只需約3min可得結果,所以,有分析速度快、方法簡便,干擾小、精度高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果TOD與BOD5間能確定它們的相關系數,則以TOD指標指導生產有更好的實用意義。
什么叫生化需氧量(BOD)?如何以生化需氧量(BOD)來判斷
所謂生化需氧量(BOD)是在有氧的條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機物質*氧化分解時所消耗氧的量稱為生物化學需氧量簡稱生化需氧量。它是以水樣在一定的溫度(如20℃)下,在密閉容器中,保存一定時間后溶解氧所減少的量(mg/L)來表示的。
當溫度在20℃時,一般的有機物質需要20天左右時間就能能完成氧化分解過程,而要全部完成這一分解過程就需100天。但是,這么長的時間對于實際生產控制來說就失去了實用價值。因此,目前規定在20℃下,培養5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


這時候測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如果是培養20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時,這時候測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稱為20天生化需氧量,用BOD20­表示。生化需氧量(BOD)的多少,表明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反映出水質的好壞。
什么叫化學需氧量(COD)?
所謂化學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采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
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高錳酸鉀(K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時,可以采用。
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于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有機物對工業水系統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的水在通過除鹽系統時會污染離子交換樹脂,特別容易污染陰離子交換樹脂,使樹脂交換能力降低。有機物在經過預處理時(混凝、澄清和過濾),約可減少50%,但在除鹽系統中無法除去,故常通過補給水帶入鍋爐,使爐水pH值降低。
有時有機物還可能帶入蒸汽系統和凝結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統腐蝕。在循環水系統中有機物含量高會促進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對除鹽、爐水或循環水系統,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沒有統一的限制指標。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COD(DmnO4法)>5mg/L時,水質已開始變差。
什么叫水的溶解氧(DO)?
溶解于水中的游離氧稱為溶解氧(用DO表示),常以O2mg/L、mL/L等單位來表示。天然水中氧的主要來源是大氣溶于水中的氧,其溶解量與溫度,壓力有密切關系。溫度升高氧的溶解度下降,壓力升高溶解度增高。天然水中溶解氧含量約為8~14mg/L,敞開式循環冷卻水中溶解氧一般約為6~8mg/L。
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的多少,也反映出水體遭受到污染的程度。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時,由于氧化污染物質需要消耗氧,使水中所含的溶解氧逐漸減少。污染嚴重時,溶解氧會接近于零,此時厭氧菌便滋長繁殖起來,并發生有機污染物的fu敗而發臭。因此,溶解氧也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何謂水的電阻率?
在測定水的導電性能時,與水的電阻值大小有關,電阻值大,導電性能差,電阻值小,導電性能就良好。根據歐姆定律,在水溫一定的情況下,水的電阻值R大小與電極的垂直截面積F成反比,與電極之間的距離L成正比,如下式:R=ρ式中ρ——電阻率,或稱比電阻。
電阻的單位為歐姆(歐,代號Ω),或用微歐(μΩ),1Ω等于106μΩ;電阻率的制(SI)單位為歐米(Ω•m)。如果電極的截面積F做成1cm2,兩電極間的距離L為1cm,電阻率的單位為Ω•cm時,那么電阻值就等于電阻率值。水的電阻率的大小,與水中含鹽量的多少、水中離子含量、離子的電荷數以及離子的運動速度有關。因此,純凈的水電阻率很大,超純水電阻率就更大。水越純,電阻率越大。
A2/O工藝
A2/O工藝是目前生物除磷脫氮工藝中應用較多一種方法,是簡單的同步除磷脫氮工藝,利用厭氧、缺氧、好氧實現有機物的降解過程,原污水首先進入厭氧區,轉化為小分子發酵產物。隨后廢水進入缺氧區,達到同時去碳和脫氮的目的。釋放能量可供本身生長繁殖,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溶解磷,有機物經厭氧區、缺氧區后,濃度已相當低。A2/O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小于其它同類工藝,厭氧、缺氧和好氧三個區嚴格分開,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地繁殖生長,因此脫氮除磷效果非常好。可抑制絲狀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對較高濃度和較低濃度均能得到良好的處理效果。為了克服傳統A2/O工藝的缺點,出現了多種改良型A2/O工藝。例如A30工藝,該工藝在之前設置回流污泥反硝化池,回流污泥和進水進入該池,微生物利用進水有機物進行反硝化,去除硝酸鹽,保證除磷效果。該工藝簡易運行。
生物接觸氧化法
該工藝管理較簡單、節能,在我國也得到廣泛地應用,該工藝采用接觸氧化池,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通過曝氣,在微生物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去除效果明顯。優點是:池內充氧條件好,可以達到較高的容積負荷,不需要設污泥回流系統,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單,對水質水量的聚變有較強的適用能力。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的主要缺點是:受設計參數和工藝布置的限制,如設計活運行不當填料可能堵塞,此外布水曝氣不易均勻,可能在局部出現四角。該氧化法目前僅僅在工業廢水或小規模生活廢水中得到應用。
污水處理一般劃分為初級處理、生化處理(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三級處理)三個處理水平。
初級處理是指通過格柵或沉淀池等除去部分懸浮固體和有機質的過程。通過初級處理,懸浮物、生物化學需氧量(BOD)以及病菌一般可降低50%左右。在沉淀池中加入一些化學或微生物絮凝劑以及石灰等可加速懸浮物質的沉淀(強化初級處理)。
傳統的二級污水處理一般采用生化技術。二級處理的目的是利用污泥中各種細菌或真菌的氧化作用破壞有機質的結構,進一步降?低污水中的BOD。如果采用厭氧處理技術,污泥中有機質在厭氧菌作用下可產生沼氣。利用活性污泥技術的二級處理可使病菌數量降至10%。
三級處理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對污水進行更高一級的處理過程。其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投放化學絮凝劑、活性炭或交換樹脂、反滲透工藝以及各種殺菌處理技術。處理目的主要是除去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糖類、鹽分,以及對污水進行消毒等。
污水處理技術的選用必須綜合考慮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污水來源及其處理后的用途。不同的污水來源以及處理后污水(再生水)的不同用途要求采用不同的處理水平和處理技術。農村地區生活污水主要含有各種有機污染物以及病原菌等污染物,再生水主要用于各類作(植)物的灌溉用水、景觀或環境用水等方面。根據再生水的具體用途,確定污水需要處理的深度或水平。
目前污水處理系統主要是根據污水處理水平的要求,采用一種或幾種處理技術或工藝聯合處理污水。按照污水處理技術的適用條件,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可分為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兩大類。
(1)集中處理系統。集中處理系統主要是指(小型化)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系統或土地處理系統等,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措施減少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達到污水凈化和資源化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