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專業生產,全國供貨、上門安裝。
作為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轉盤之所以能夠被認為是一種效果好、效率高、便于維護、運行費用低的工藝,是因為它在工藝和維護運行方面具有如下各項特點:
(1)微生物濃度高,特別是初幾級的生物轉盤。據一些實際運行的生物轉盤的測定統計,轉盤上的生物膜量如折算成爆氣池的MLVSS,可達40000~60000mg/L,FM比為0.05~0.1,這是生物轉盤率的一項主要原因。
(2)生物項分級,在每級轉盤生長著適應于流入該級污水性質的生物相,這種現象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機物降解非常有利。
(3)對BOD值達到10000mg/L以上的超高濃度有機污水和10mg/L以下的超低濃度污水都可以采用生物轉盤進行處理,并能夠得到較好的處理效果,因此,本法是耐沖擊負荷的。

(4)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食物鏈較長,因此,產生的污泥量較少,約為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1/2左右,在水溫為5~20℃的范圍內,BOD去除率為90%的條件下,去除1kg BOD的產泥量約為0.25kg。
(5)接觸反應槽不需要爆氣,污泥也勿需回流,因此,動力消耗低,這是本法突出的特征之一,據有關運行單位統計,每去除1kgBOD的耗電量約為0.7KWh。
(6)本法不需要經常調節生物污泥量,不存在產生污泥膨脹的麻煩,復雜的機械設備也比較少,因此,便于維護管理。
(7)設計合理,運行正常的生物轉盤,不產生濾池蠅,不散發臭味,不出現泡沫,也不產生噪聲,因此,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生物轉盤技術具有一系列優點,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在其構造形成、系統組成、計算理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生物選擇器的作用機理與分類
生物選擇器的定義
為了促進快速生長菌(非絲狀菌)的生長,抑制慢速生長菌(絲狀菌)的生長而在曝氣池的入口處設置的旨在維持較高的底物濃度的一段區域。
動力學選擇作用
大多數的絲狀菌的KS和值比絮體形成菌低。按照Monod方程,具有較低的KS和 值的微生物當曝氣池內基質濃度較低時具有較高的生長速率并占優勢,而在高基質濃度條件下則正好相反,在選擇器中底物濃度較高,所以絮體形成菌具有較高的生長速率,進入主曝氣區后,底物濃度較低,絲狀菌生長占優勢,從而在整個系統內將絲狀菌和絮體形成菌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比例,從而起到控制污泥膨脹的作用。

吸收作用
在介紹吸收作用之前需澄清一個概念:吸附作用(adsorption)和吸收作用(absorption)。吸附作用是指污水和污泥接觸的初期,污水中顆粒狀和膠體狀的非溶解態的有機物被活性較強的污泥吸附在表面,從而使混合液中的BOD迅速下降,在胞外水解酶的作用下,吸附在污泥顆粒表面的非溶解的有機物被水解成可溶性小分子,回到混合液中,從而水中的BOD又開始上升,即存在釋放現象。而吸收作用是指混合液中溶解性小分子有機物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以前人們認為這個作用對水中的BOD的去除不會很快,但近的研究表明,菌膠團細菌在負荷為150mgCOD/gVSS 的情況下,初的30min之內,混合液中可降解的溶解性COD的去除率能達到65%以上,一般認為由吸收作用引起的初期去除不會存在釋放現象。筆者的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
一般認為絮體形成菌比絲狀菌對底物具有較高的吸收能力,在選擇器內高底物濃度條件下,絮體形成菌吸收了較多的有機物貯存在體內,進入主曝氣區后利用這部分有機物繼續生長,使絮體形成菌占優勢,從而控制污泥膨脹。
生物選擇器的分
根據在生物選擇器內曝氣與否,一般將生物選擇器分為好氧、缺氧和厭氧生物選擇器。
設計方法
生物選擇器的設計要確定以下幾個參數:選擇器的容積、污泥回流量、選擇器的布置。其設計也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這里介紹一種較易應用的設計方法—絮體負荷設計法。
A/O工藝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縮寫,它的*性是除了使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還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功能,是將厭氧水解技術用為活性污泥的前處理,所以A/O法是改進的活性污泥法。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2.A/O內循環生物脫氮工藝特點
根據以上對生物脫氮基本流程的敘述,結合多年的焦化廢水脫氮的經驗,我們總結出(A/O)生物脫氮流程具有以下優點:
(1)效率高。該工藝對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均有較高的去除效果。當總停留時間大于54h,經生物脫氮后的出水再經過混凝沉淀,可將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標也達到排放標準,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該工藝是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貴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設置有脫固定氨的裝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堿度相應地降低了硝化過程需要的堿耗。
(3)缺氧反硝化過程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機物的去除率分別為62%和36%,故反硝化反應是為經濟的節能型降解過程。
(4)容積負荷高。由于硝化階段采用了強化生化,反硝化階段又采用了高濃度污泥的膜技術,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濃度,與國外同類工藝相比,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5)缺氧/好氧工藝的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當進水水質波動較大或污染物濃度較高時,本工藝均能維持正常運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簡單。通過以上流程的比較,不難看出,生物脫氮工藝本身就是脫氮的同時,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機物。結合水量、水質特點,我們推薦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脫氮(內循環)工藝流程,使污水處理裝置不但能達到脫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標也達到排放標準。
A/O工藝的缺點
1.由于沒有獨立的污泥回流系統,從而不能培養出具有*功能的污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
2、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加大內循環比,因而加大了運行費用。另外,內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難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狀態,影響反硝化效果,脫氮率很難達到90%。
3、影響因素
水力停留時間(硝化>6h,反硝化<2h)污泥濃度MLSS(>3000mg/L)污泥齡(>30d)N/MLSS負荷率(<0.03)進水總氮濃度(<30mg/L)
AB工藝的特點
AB工藝的主要特點為: 不設初沉池; A段和B段的污泥回流系統單獨分開, 互不相混; A段和B段分別在負荷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運行。
A段的主要特點
A段的主要特點為: , A段負荷高, 為繁殖速度快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條件, 只能形成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的原核生物, 原生、后生動物則不能存活。第二, A段污泥產率高, 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主要靠生物污泥的吸附作用, 某些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都能得到去除, 減輕了B段的負荷。第三, 由于A段對污染物質的去除, 主要以物理化學作用為主導的吸附功能, 因此, 其對負荷、溫度、pH 值以及毒性等作用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