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專業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全國包運輸、安裝。
水量每天1-500噸。
采用先進處理工藝:一級強化工藝,AO工藝、AAO工藝、MBR工藝、MBBR工藝、S-BR工藝、絮凝沉淀工藝等。
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凈過程的人工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同時對廢水中的氨氮還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生物膜法在處理工業廢水中有著廣泛應用。
工藝特點
優點:
1、微生物多樣化,生物的食物鏈長,有利于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和單位面積的處理負荷。
2、優勢菌群分段運行,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和增加難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脫氮除磷效果。
3、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力增強。
4、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固液分離,剩余污泥產量少,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進而降低投資費用。
5、適合低濃度污水的處理。
6、易于維護,運行管理方便,耗能低。
缺點: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對環境溫度的要求較高,氣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生物膜的活性,引起生物膜的壞死和脫落。
另外,載體的比表面積對生物膜處理的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選用的濾料比表面積達不到要求,想要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就需要增加處理池的面積,使投資費用增大。


A/O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經大量實踐檢驗,A/O工藝對生活污水能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包括其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A/O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是一種將缺氧、好氧段組成一個整體的污水處理裝置,若再把沉淀池組合進來,起到二沉池的作用,則可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其主要特點有:(1)占地少、運行成本低、管理容易;(2)耐沖擊負荷、出水水質好;(3)可將出水回流至反應器進水口,形成“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脫氮系統”,取得較好的脫氮效果;(4)處理能力相對有限,大都適用于中小規模的污水處理。
2、一體化氧化溝
一體化氧化溝又稱合建式氧化溝,曝氣凈化與固液分離操作在同一個構筑物中完成,無需建造單獨的二沉池,污泥自動回流,可應用于較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工程中。一體化氧化溝早由Pasveer教授于1954年在荷蘭Voorschoten研制成功,規模型開發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稱之為ICC型氧化溝Ⅲ1。
它的主要特點有:(1)不設初沉池和單獨的二沉池,流程短且占地少,建造及運行費用低,管理簡便;(2)污泥自動回流且回流及時,剩余污泥量少且性質穩定;(3)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硝化和脫氮作用明顯,并有一定的除磷效果;(4)沉淀器會對主溝的水力條件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如增加水頭損失、污泥回流不充分等,從而影響到氧化溝的整體處理效果。
小型醫療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氧化溝技術開發至今已得到了迅速發展,根據沉淀器置于氧化溝的部位進行區分可概括為3類:溝內式、側溝式和中心島式一體化氧化溝。這3種形式國內都有工程實踐,國外的發展更為豐富,據1987年統計,美國已有92座合建式氧化溝。
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是將膜組件內置于生物反應器,集膜過濾和生物反應器的優點于一身的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其主要特點有:(1)將膜分離設備取代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并且剩余污泥少,具有技術、管理、投資和占地等方面的綜合優勢;(2)膜組件通常放置于生物反應器內,無需污泥回流設備,比膜外置式的能耗低得多,而且能大幅度去除細菌和病毒,出水水質好;(3)膜組件下方設有穿孔管曝氣,在膜表面形成循環流速可減輕膜面污染和臭味的產生;(4)膜組件比較容易堵塞,需要清洗和更換,帶來操作上的不便。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SR工藝是將曝氣、反應、沉淀、排水、閑置這些單元操作按時間順序在同一個反應池中反復進行。一體化SR反應器是SR操作工藝與厭氧、好氧等生物過程相結合而構成的一體化裝置。其主要特點是:(1)流程簡單、曝氣池容積小、不設二沉池、不需污泥回流及池容利用率高;(2)出水好且水質穩定,并可取得較好的脫氮效果;(3)運行和操作靈活、管理方便。
5、一體化生物電化學反應器
一體化生物電化學反應器是將電化學的方法(電凝聚和電氣浮等)與生物處理過程結合起來的一體化裝置。它具有同時除去水中有機物、細菌、有毒重金屬和其他毒物,降低濁度的優點,但存在電能和電極材料消耗大等缺點。
厭氧生物處理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在無需提高氧氣的情況下把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和少量的細胞物質,這些無機物主要包括大量的沼氣和水。這種處理方法對于低濃度有機廢水,是一種省能的處理工藝;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不僅是一種省能的治理手段,而且是一種產能方式。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世界范圍內各種工業廢水的處理,它的處理工藝主要有普通厭氧消化,厭氧接觸工藝,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B),厭氧流化床,厭氧生物轉盤等。該工藝將環境保護、能源回收和生態良性循環有機結合起來,能明顯地降低有機污染物,用厭氧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有較高的處理效果,B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COD去除率可達70%—90%,并將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甲烷。用該法處理廢水成本比好氧處理要低,設備負荷高,占地面積少,產生剩余污泥量較少,可直接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不需要大量稀釋水,并可使在好氧條件下難于降解的有機物進行降解,但它仍有不足之處,其初次啟動過程較慢,對有毒物質較為敏感,操作控制因素比較復雜,且出水COD濃度高于好氧處理,仍需要后續處理才能達到較高的排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