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但是農村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同步,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其中水環境污染問題尤為嚴重。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導致溝渠、池塘的水質發黑變臭,蚊蟲滋生,嚴重影響農村人居環境及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同時會造成飲用水水源污染以及湖泊、水庫的富營養化。因此,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對控制水體污染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單元技術,現在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但是由于每種處理單元技術都有各自的缺陷、適用范圍,所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要著重考慮選用成熟可靠,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污水處理適用技術。那么,要想選取合適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
農村生活污水特點
1.廣而分散。一是農村分散,二是污水分散。農村不像城市,城市有地下水系統,而農村是污水隨地一潑就完事,因而難于收集。
2.來源多。除了來自洗浴、洗衣、廚房、廁所產生的污水外,還有家庭清潔、生活垃圾堆放滲濾產生的污水。
3.總量增長快。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污水的產生量也隨之增長。
4.處理率低。像有人曾對浙江麗水市的農村污染情況進行了統計,每年全市農村人糞尿產生總量約180萬噸,經化糞池處理的約為23萬噸,處理率僅為12.9%。
5.水質水量隨地區和時間變化差異較大。我國農村居住環境和人文風俗的差異導致不同農村地區排放的生活污水水質差別較大。生活污水中氨氮、溶解態磷等污染物濃度與居民經濟條件、生活習慣、作息規律等密切相關。例如經濟條件較好、肉類蛋白類食物消費比例高的地區,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濃度較高,同時洗滌劑的大量使用致使生活污水中溶解態磷偏高;而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往往反復用水后再排放,導致化學氧量濃度較高,且這些農戶般較少使用衛生潔具和洗滌劑,產生的生活污水氮、磷含量不高。農村生活污水的日變化系數較大,排放量的峰值般出現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三個時段,在這些時間段中,居民的家庭活動往往比較集中,用水量也相對較大,污水中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濃度的峰值也隨之出現。而在其他的時段,尤其是午夜至清晨這段時間,由于用水量的大幅減少,致使污水量很小,甚至出現斷流。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隨季節變化的規律表現為夏季較多,冬季較少。與排放量相反,主要污染物如化學氧量、總氮和總磷的濃度變化規律為夏季較低,冬季較高。
生搬硬套的技術并無法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難題。因此無論是選擇何種技術,都應當綜合考慮該技術是否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及水質特征、處理設施對土地資源的占用情況等,這樣我們處理起來就不會那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