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生物反應器維持的基本條件有哪些呢?恒德機械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
(1)有機負荷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有機負荷的提高,產氣率趨向下降,而消化器的容積產氣量則增多。有機負荷過高,會使消化系統中污泥的流失速率大于增長速率而降低消化效率;有機負荷過低,物料產氣率雖然可以提高,但容積產生率降低,反應器容積將增大,使消化設備的利用效率降低,而增加投資和運行費用。
(2)適宜的pH值
產酸細菌對酸堿度不及甲烷細菌敏感,產酸細菌適宜的pH值4.5-8.0;產甲烷菌適宜的pH值7.0-7.2,為使厭氧順利進行,反應器中的適宜的pH值為6.6-7.4。
(3)充足的常規營養
反應器內氮的濃度必須在40-70mg/L范圍內才能滿足需要,而磷和硫化物維持較低的濃度即可滿足需要。甲烷菌對硫化物和磷有專性需要,必須在反應器內保證其含量,有時需要向進水中投加磷肥和硫酸鹽。
(4)必要的微量營養元素
大多數工業污水,包括食品工業污水及發酵工業污水都不能達到使厭氧處理為*狀況所需要的營養平衡,其原因主要就是缺乏某種或某幾種微量專性營養元素。據報道,對甲烷菌有激活作用的轉專性營養元素有鐵、鈷、鋅、錳等很多種,缺少其中一種就可能嚴重影響整個生物處理過程。
5)合適的溫度
產甲烷菌的溫度范圍是5-60℃,在35℃和53℃上下可以分別獲得較高的消化效率,溫度為40——45℃時,厭氧消化效率較低。各種產甲烷菌的適宜范圍不一致,且適的溫度范圍較小、厭氧反應一般在30——37℃的中溫條件下運行。
(6)對毒性適應能力
厭氧系統中的有毒物質會不同程度地對過程產生抑制作用,通常包括有毒有機物、重屬離子和一些陰離子等,在有利的條件下,應實現厭氧微生物對有毒物質適應的馴化。
(7)充足的代謝時間
要同時保證厭氧生物處理的水力停留時間(HRT)和固體停留時間(SRT)。HRT與待處理的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性質有關,簡單的低分子有機物要求的HRT較短,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要求的HRT較長。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的SRT都比較長,以保證反應器內有足夠的生物量。
(8)厭氧活性污泥
厭氧活性污泥的濃度和性狀與消化的效能有密切的關系。在一定的范圍內,活性污泥濃度愈高,厭氧消化的效率也愈高,但到了一定程度后,效率的提高不再明顯。
(9)氧化還原電位
產甲烷菌初始繁殖的環境條件是氧化還原電位不能高于-300mV。在厭氧消化全過程中,不產甲烷階段可在兼氧條件下完成,氧化還原電位為-100——100mV;而在產甲烷階段,氧化還原電位須控制為-=350--300mV(中溫消化)與-600--560mV(高溫消化)。
(10)攪拌和混合
攪拌可消除池內的梯度,增加食料與微生物之間的接觸,避免產生分層,促進沼氣分離,顯著地提高消化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