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概述
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電容器補償裝置得到*的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電容器事故率的大幅上升,并出現過嚴重的群傷事故。為預防并聯電容器事故發生,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國家電網公司制定了《預防高壓并聯電容器事故措施》。其中明確提出要“定期進行電容器組單臺電容器電容量的測量,推薦使用不拆連接線的測量方法,避免因拆裝連接線導致套管受力而發生套管漏油的故障”。
HD-500L全自動電容電橋測試儀針對變電站現場高電壓并聯電容器組測量時存在的問題而設計,并參考GB3983.2-1989《高電壓并聯電容器》和DL/T840-2003《高壓并聯電容器使用技術條件》等國家標準而專門研制,主要是對無功補償裝置的高電壓并聯電容器組進行測量。
HD-500L全自動電容電橋測試儀采用新一代高速混合微處理器,高度集成化,同步采集被試品的電壓信號和電流信號,自動計算電容值和無功功率等值。現場測量電容器無需拆除連接線,簡化試驗過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損害電力設備。試驗結束后自動計算每相電容值、總電容值和其它參數,極易判別電容器的品質變化及器件間連接導體故障。同時本儀器還帶有數據存儲和USB通信功能,無需現場抄寫數據,確保測量數據完整。
二儀器功能
HD-500L全自動電容電橋測試儀主要功能是測量補償電容器的每相電容值和總電容值、被試品的阻性分量、介損角、損耗因子、無功功率和有功功率。
三:執行標準
序號 標準名稱
1 GB3983.2-1989 高電壓并聯電容器
2 DL/T840-2003 高壓并聯電容器使用技術條件
3 DL/T604-2009 高壓并聯電容器裝置使用技術條件
4 JB/T7111-1993 高壓并聯電容器裝置
四:儀器特征
1.不拆線測試:儀器配備大電流高精度電流鉗,現場測量電容器無需拆除連接線,簡化試驗過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損害電力設備。
2.高度智能化:三相測試完成后,自動計算每相電容值和總電容值、無功功率等參數,簡單直觀,減輕測試人員負擔。
3.四端測量:采用四端測量技術,測量精確,測試重復性好。
4.自動補償:電流自動分段補償,電流全量程線性化,提高儀器測量精度。
5.存儲功能:儀器大存儲400條數據,具有歷史數據查詢功能。
6.USB通信:USB通信功能,配合PC機軟件,實現數據分析、保存、打印并生成完備測試報告,便于數據集中管理。
7.大尺寸觸摸屏:7寸大屏幕真彩觸摸液晶顯示屏,界面直觀,操作簡單。
8.溫度監測:監測環境溫度,便于記錄不同溫度下電容器的電容值。
1.5 技術參數
1.電容測量范圍及準確度
電容量測量范圍:0.1uF~3300uF
準確度:±(讀數×1%+0.005uF)
分辨率:0.001uF
2.供電和試驗電源
儀器供電電源:交流220V±10%,50Hz
輸出電壓(開路): 交流23V±10%,50Hz(電容)
大輸出電流:20A
輸出短路保護:自動
3.工作條件、外形尺寸和儀器重量
環境溫度:-10℃~+40℃ 相對濕度:≤90%
主機體積: 400×290×175mm(長×寬×高) 質量: 9.5kg
附件箱體積:340×260×135mm(長×寬×高) 質量:3.6kg
內與交流地和機柜是隔離的。以與直流接地極相連的接地排為中心,星型連接各個模件柜的直流公共排。各端子柜與其相應的模件柜也用星型接法連接。4.2.9 在有遠程布置的機柜的系統中,遠程機柜可使用自己的接地極,但接地要求是*的,該接地極應與 DCS 主接地極在同一個地網上。4.2.10 統外部信號接線和屏蔽線與接地有關。屏蔽線應該只在單端接地,在機柜側接地時接至機柜兩側的屏蔽棒上,該屏蔽棒與交流安全地連接在一起控制系統中的干擾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因此抗干擾措施通過合理的設計或電路中加裝隔離器使之更有效地抑制干擾、抗干擾,對有些干擾情況還需做具體分析,采取對癥下藥的方法,才能夠使控制系統正常工作。闡述了配網自動化建設的實現模式,包括配網自動化系統的總體結構模式、饋線自動化控制模式、配網自動化主站模式、配網自動化子站模式、配網管理終端、通信方式及一次設備選型等。通過比較分析幾種典型的方案,提出一種適用于縣級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的基本模式。我國縣級以下城市用電量約占全國用電量的40%,而配電網絡的供電可靠率遠低于98%,電壓合格率僅有90%。縣級以下城市配電網絡結構以輻射供電為主,環網供電開環運行的環路較少,10kV饋線較長,通常超過10km;饋線以架空線為主,分支線較多;用電負荷較為分散、負荷密度比較小,負荷受季節影響較大;配電變壓器多,但配變容量較小,配電變壓器覆蓋面很廣,選用哪一種性價比更優、更有實用價值的技術方案值得探討。采用配網自動化系統是提高配電網絡供電可靠性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1系統模式對于一個縣級城市配網自動化系HD-500L全自動電容電橋測試儀風電站推薦電容器補償統來說,模式選擇關系到整個縣級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及經濟性,必須從整個系統角度考慮。縣級城市配網自動化模式選擇包含以下幾方面:系統總體結構模式、饋線故障處理模式、配網自動化主站模式、配網自動化子站模式、配網管理終端、配網自動化通信模式、一次設備開關及和電流互感器的選擇。一)系統總體結構模式在設計和制定縣級城市配網自動化系統方案時,首先要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模式。系統的總體結構是指整個系統分幾個層次進行控制和管理。采用這種分層控制模式可以加速配網故障的自動處理過程,提高系統實時性。各層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為備用,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分層結構模式降低了系統信息流量,節省了配網通信系統的投資。通常情況下HD-500L全自動電容電橋測試儀風電站推薦電容器補償,縣級配網自動化系統總體結構按配網自動化主站層、配網自動化子站層、FTU層三層結構模式進行設計。(二)配網自動化主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