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內蒙古學校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1460 發布時間:2021-6-18
其水質水量特征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學校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學校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后再經消毒回用,由于學校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設備特點
1、可埋入地表以下,設備上部種植花木、草坪,也可設置在室內。
2、對周圍環境無影響、污泥產生量少、噪音小于二類地區的標準。
3、全自動控制,無需人員管理。
4、操作簡便、維修方便、工藝新、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5、設備可按標準布置,也可隨地形需要布置。
接觸氧化池:污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為,停留時間為8h,(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8~12h)填料為新穎彈性填料,易結膜,不堵塞,接觸氧化池氣水比在15:1左右。
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豎流式沉淀,表面負荷為<1.0m3/m2.h,排泥提升至污泥池。
⑸消毒池、消毒裝置:消毒池按規范:標準為不小于30分鐘,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h。
消毒采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繼改變加藥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藥,少出水少加藥的目的,需要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制。
設備電控說明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系統為自動控制,也可切換手動控制。
沉淀部分
(1)出水帶有細小懸浮顆粒
說明沉淀池局部沉淀效果不好,原因有:水量負荷沖擊或長期超負荷;因短流而減少了停留時間,以致絮體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曝氣池活性污泥過度曝氣,使污泥自身氧化而解體。
解決方法有:調整進水、出水配水設施不均勻,減輕沖擊負荷的影響,有利于克服短流;調整曝氣池的運行參數,以改善污泥絮凝性能,如營養缺乏時補充,泥齡過長污泥老化應使之縮短,過度曝氣時應調整曝氣量;均勻分配濃縮池上清液的負荷影響,及進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負荷影響。
(2) 出水堰臟且出水不均
因污泥黏附、藻類長在堰上,或浮渣等物體卡在堰口上,導致出水堰很臟,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出水不勻。
解決辦法為:經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適當加氯清毒阻止污泥、藻類在堰口的生長積累。
(3)污泥上浮
導致污泥上浮的原因有:污泥停留時間過長,有機質腐化;沉池中污泥反硝化,還原成N2而使污泥上浮。
解決辦法有:保證正常的貯存和排泥時間;檢查排泥設備故障;清除沉淀池內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氧處理系統污泥的硝化程度;如高速污泥回流量,調整污泥泥齡;防止其他構筑物腐化污泥進入。
風機一用一備,自動控制時啟動一臺,4小時切換一次,可手動操作。
1.根據曝氣池氧的需要,應調節鼓風機的風量。
2.風機及水、油冷卻系統發生突然斷電等不正常現象時,應立即采取措施,確保風機不發生故障。
1、處理水量:標準型為1.0 ~80.0(m3/h),大于80.0(m3/h)時需另行設計。
2、原水濃度:BOD5:標準型≤250mg/L,加強型≤400mg/L,超過400 mg/L時需另行設計。
設備的設計主要是對生活污水和與工業有機污水的處理。其主要處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池。水質設計參數按污水進水BOD5為250mg/L,出水BOD5為20mg/L計算。共有七部份組成:⑴初沉池;⑵缺氧池;⑶接觸氧化池;⑷二沉池;⑸消毒池、消毒裝置;⑹污泥池;⑺風機房組成。
⑴初沉池: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為0.3~0.4毫米/秒,沉淀下來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如設有調節池的可不設置初沉池。
⑵缺氧池:缺氧池為脫氮處理而設置,池內設置立體彈性填料,作為反硝化細菌的載體,硝化液中回硝態氨和亞酸態氧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還原成氮氣,達到脫氮的目的,缺氧池有效停留時間為2.5~3.5h,溶解氧控制在≤0.5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