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讓技術創新蔚然成風 城市污水處理趨向綠色再生
閱讀:756 發布時間:2018-11-2
讓技術創新蔚然成風 城市污水處理趨向綠色再生
近日,一場污水處理行業的偉大革新,在籌備四余年之后,終于從夢想照進現實。旨在實現“水質永續、能量自給、資源回收、環境友好”四大目標,國內座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在江蘇宜興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污水處理的后一道關卡,污水處理廠一直是業界關注焦點。我國污水處理廠規模日益壯大。經過多年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城鎮累計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接近4000余座,污水處理能力達超過1.69億m?/日。然而,這一龐大產業的背后,也存在著困局。除了污水處理廠自身問題,這與污水處理廠所在區域的管網、排水體制等密切相關。
誠如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耗能高、產能低下、“曬太陽”等一系列問題近年來也逐漸顯現。根據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的2017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嚴重超標和處罰情況,去年四個季度累計超過165家(次)國控重點企業嚴重超標被處罰。而在2016年和2017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各地的反饋意見中,同樣有多個城市的污水處理廠被點名。有業內人士指出,有些地方的污水處理廠成為了“污水廠”,進水COD濃度比出水還低。
現有污水處理技術路線的核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缺失。當前,我國污水處理廠所采用的的主流工藝仍是活性污泥法,取消了初沉池設計,大量采用延時曝氣等高能耗工藝,以高能耗為代價實現污染物削減與減排。而在能耗較高、資源回收幾乎近于空白的情況下,隨著公眾對于出水水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能耗一方面導致污水處理成本較高,使一些中小型污水處理廠運行困難,其成本承受能力也將面臨挑戰。
在此背景下,探索出一個綠色、可循環、低能耗的污水處理發展模式較為緊迫,也是行業關注的焦點。較為一致的業界觀點是,重新塑造污水廠的功能定位并實現水源、資源、能源的耦合,已成為中國水處理行業面向未來的探索起點。一個以污水處理概念廠為核心的城市綜合體理念由此而生。所謂污水處理“概念廠”,來源于汽車行業的“概念車”。
來自媒體近日報道消息稱,國內*“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及生態綜合體”正式落戶江蘇宜興。這也意味著醞釀四年之久的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終于從概念走向現實。據悉,該項目由中持股份和宜興市共同建設。基于“水質永續,能源自給,資源循環,環境友好”四個追求,宜興污水處理概念廠將以“碳磷分離+主流厭氧氨氧化+精處理”為污水處理的主體工藝。
對于技術路線的基本思路,污水處理概念廠將實現強力碳分離,大幅提升能源的回收,把水治理達到可利用的水平。概念廠應包含面向水環境保護需求和面向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的兩類標準。水質可持續指的是高品質出水,需要什么樣的水質,就輸出什么樣的水質。在一些專家看來,對于目前正在推進的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概念廠在出水標準上會遠高于當前的污水處理廠,并符合現有的國家高標準。
而在能耗方面,污水處理概念廠能源回收的目標則是能量自給,依靠污水本身的能源,再結合節能降耗的工藝,就能實現能量的自給自足。污水處理概念廠建成后,“概念廠”將實現在目前污水處理耗能基礎上普遍節能50%以上,未來20-30年都不需要提標改造,這也將節省不少成本。
污水處理概念廠的重大價值就在于它的問題意識與思考方向。有關負責人表示,*污水處理概念廠或于2019年竣工。再進一步的話,基于污水處理概念廠,衍生出城市生態綜合體,而不再只是一個廢水處理終端,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批“生態綜合體”、“生產型研發中心”等指引產業發展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