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德州醫療廢水一體化處理設備
閱讀:380 發布時間:2020-8-1德州醫療廢水一體化處理設備-中研基業
醫院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及醫院廢水處理方法,包括調節池、接觸氧化池、膜生物反應器、產水池、污泥沉淀池、貯泥池、尾氣處理裝置;調節池通過污水提升泵與接觸氧化池相連通,接觸氧化池與膜生物反應器相連通;膜生物反應器內設有浸沒式微濾膜組件,膜生物反應器通過自吸式水泵與產水池相連通,產水池上方連通有次氯酸鈉加藥裝置;膜生物反應器的底端依次連通有污泥回流泵、污泥沉淀池、貯泥池,污泥沉淀池與污泥回流泵的管路與次氯酸鈉加藥裝置相連通,貯泥池通過設有螺桿泵的管路連接有板框壓濾機。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出水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的要求,設備緊湊,操作簡便,投資少、運行管理安全可靠。
醫療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優點:
1.消毒效果好,由于采用膜生物反應器,出水懸浮物濃度接近于零, 細菌與病毒失去了保護屏障,易于被滅活;
2.消毒副產物少,膜生物反應 器由于具有充分的生物降解和膜分離作用,出水消毒所需加氯量顯著減少, 從而大大降低了消毒副產物的生成量;
3.污泥處置費用低,膜生物反應器 的剩余污泥產量低,可大大節省剩余污泥無害處置的費用;
4.膜生物反應 器采用浸沒式膜進行固液分離,分離效果好,又可省略二沉淀池,相對較 好的產水水質及較少的污泥產量,減少了污泥沉淀池內污泥的體積;采用 膜生物反應器是將生物處理技術與膜技術結合,實現水力停留時間和固體 停留時間分離的目的,維持較高濃度的活性污泥,富集高效的微生物菌群, 從而使水中所含COD、BOD得到有效的去除, 并且省去了二次沉淀池,節省占地,液體次氯酸鈉與產水及污泥容易混合, 殺菌效果好,可以除嗅、色、氧化錳、鐵等物質;同時采用一體式膜生物 反應器(MBR)和次氯酸鈉消毒工藝處理醫院廢水,污水排放量為200 m3/d, 出水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 18466-2005)的要求,設備緊 湊,操作簡便,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和借鑒;本發明具有工藝結構簡單緊 湊、設計合理、投資少、運行管理安全可靠、構筑物布局緊湊等優點,同 時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滿足要求,在醫院廢水處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此外,該醫院廢水處理工藝設備也適用于其他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醫療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主要處理構筑物的設計參數
1 隔油池(新建)
生產廢水經過管道收集后排入隔油池,由于廢水中含有浮油,故首先在隔油池內進行重力隔油,降低原水的污染物含量。隔油池中間設置隔板。廢油定期經過人工打撈后外運處置。設計尺寸為6.0m×1.5 m×2.8 m,設計池容22.5 m3,池內壁采用玻璃鋼防腐。
2 集水池(原有)
經過隔油的生產廢水排入廠區內的圓形集水池暫存,集水池尺寸為D 12.2 m×4.6 m,控制水泵流量為20m3/h。
3 調節池(改建)
廢水的來水水量波動大,水質也不均勻,必須設有足夠的調節容量的調節池來調節水量和均化水質。在池內設置pH在線監測儀和堿液投加管線,保證進入后續Fenton反應池的廢水pH在3左右。池內設置穿孔曝氣管進行混合。
調節池利用原綜合調節池進行加高改造,調節后的生產廢水自流進入Fenton反應池。調節池尺寸為4.0m×4.0 m× 4.2 m,池內壁采用玻璃鋼防腐。曝氣利用污水處理站原有的2臺風機,額定風量為3.42m3/min,風機可滿足調節池曝氣攪拌需要。2臺風機可設置為與調節池堿投加泵和提升泵聯動。
4 Fenton氧化池(改建)
經過pH調整后的廢水用泵送入Fenton氧化池,通過Fenton反應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利用原有的中和池進行改造,Fenton池采用機械攪拌進行反應。尺寸為4.0m×2.0 m×4.0 m,池內壁采用玻璃鋼防腐,池四周設置尼龍網,防止泡沫逸出。池內設置2臺槳式攪拌機,攪拌槳直徑1.2 m,攪拌轉速為8 r/min,材質為316L不銹鋼,功率為1.5 kW。
醫療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
生產廢水具有COD、酚濃度高的特點,所以處理方法以物理化學處理為核心,通過物化+生化的組合有效地去除COD及特征污染物鄰硝基對甲酚。含有鄰硝基對甲酚的生產廢水首*入隔油池,將廢水中的浮油進行分離,浮油人工收集外運處理。
去除浮油后的廢水自流進入原有集水池進行水質均質均量,以減緩對后續物化處理系統的沖擊。集水池內收集的廢水用泵送入調節池,池內設置pH在線監測設備,加堿調節廢水pH為3,而后自流進入Fenton反應池。在經過Fenton處理后,廢水中依然含有大量的Fe2+、Fe3+,對其進行中和操作,可以產生大量的膠狀絮體以進一步去除廢水的COD。至此,生產廢水的物理化學預處理完成。
在完成生產廢水的物化處理后,在中間水池中接入生活污水進行稀釋,保證鹽分含量低于1%方可進入生化系統。生化系統采用UASB—兼氧池—三相生物流化床—二沉處理工藝,出水提升進入氣浮機進行處理后可確保各項指標達到《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CJ343—2010)中A等級。
考慮到工廠生產的實際情況,為防止水質水量的突然沖擊對出水造成影響,在工藝末端設置1臺臭氧氧化設備,當出水水質無法達標時,對中間水池內存水進行臭氧氧化處理后達標排放,正常情況臭氧設備可不運行,此工藝段設為預留。其中好氧工藝采用聚慧公司技術“三相生物流化床”,該工藝具有氧轉移率高、傳質效果好、污泥產量少等優點。
沉淀池的污泥和二沉池污泥排入污泥貯池,由隔膜泵定期抽吸至板框壓濾機脫水,脫至含水率75%左右。污泥池上清液和壓濾機濾液進入調節池再處理。處理系統產生的污泥必須由危險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進行妥善處置。
醫院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廢水常見檢測方法
不同的廢水有不同的檢測方法,其實質還是立足于水質特征以及廢水處理工藝的結果。本文主要以工業廢水為對象,介紹兩種工業廢水的常見檢測方法,以下兩種檢測,都是測定廢水中有機物含量,主要利用水中有機物容易被氧化的特點,從而將水中組成復雜的有機物逐漸分辨,定量。
(1)BOD檢測,即生化耗氧量檢測。生化耗氧量是對衡量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指標,它的指標越高,這說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越多,污染越嚴重。制糖、食品、造紙、纖維等工業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可經好氣菌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過程中消耗氧氣,故亦稱需氧污染物質。若這類污染物質排人水體過多,將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時,有機物又通過水中厭氧菌的分解引起現象,產生甲烷、硫化氫、硫醇和氨等惡臭氣體,使水體變質發臭。
(2)COD檢測,即化學耗氧量檢測,它利用化學氧化劑通過化學反應,將水中可氧化的物質進行氧化分解,然后通過殘留氧化劑量來計算耗氧量,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它的數值越大,這說明水質污染程度越重。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普遍的是酸性*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