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蒸發器是蒸發站網上觀測水面蒸發量的儀器,水文、氣象部門均可使用。
該產品具有防腐蝕、防凍裂、隔熱性好、防止小水體和地面劇烈的熱交換、測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壽命長等優點
工作原理
用測針測得蒸發桶內的準確液位,某一規定時段內的液位差,即為該時段內的水面蒸發量。整個測針部件安裝在蒸發桶內插座孔上。旋轉刻度盤,則測針上下移動,使測針接觸水面。用游標讀數測得液位高度。針尖接觸水面前無音響信號,當針尖一觸水面,音響器電路產生振蕩,發出音響向工作者報以針尖觸水信號。
儀器由音響器、插座測針、蒸發桶、圍圈、橡皮管、溢流桶組成。
主要技術指標
● 測針大量程:70mm
● 測針小讀數:0.1mm
● 蒸發桶器口直徑:618±2mm
● 環境溫度:-40℃~+50℃
● 蒸發桶器深:600mm
● 電源:DC3V
水面蒸發器
蒸發皿安裝、使用:
1.安裝——蒸發皿應設置在露天空曠平坦的地方,并能終日受到陽光照射,口緣應安放水平,離地面約700毫米高,可豎一木柱釘上架圈或砌一磚墩,將蒸發皿穩固的安置其上。
2.使用——在每天規定時間觀測一次,于前一天用量杯(口徑200毫米雨量器量杯)盛水20毫米,注入皿中,經24小時后,到本日規定觀測時間將皿內剩水回倒入量杯中,測量其所失之量,即為本日的蒸發量。觀測后再換清水用量杯盛20毫米水注入蒸發皿內,使皿內保持20毫米的水量。
如皿內有雨水降入時,應在觀測記錄時減除降水量既得該次實際蒸發量。
如在結冰季節,當皿內有冰時,應用稱量法。方法:——將皿內注入20毫米清水后,在臺秤上稱其重量(克),經24小時后,再稱其重量,二次重量之差,即為實際蒸發量(單位毫米)
初次稱量(克)-再次稱量(克)
蒸發量(毫米)=3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