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計算
一、技術參數
使用條件:
液體:城市污水,雨水、排水、廢水和源水。
液體溫度低于40℃,液體PH介于4~10之間。
二、設計原則
模塊化濕井泵站:水泵采用自耦濕式安裝,水泵間和進水井集成在同一個井筒內,帶內部維修平臺和地面控制面板。要求操作及維護簡單,在運輸前進行預裝和工廠測試,使現場安裝時間短,提高系統可靠性。
三、性能和優勢
泵站計算
>按需求定制
泵站計算的主體結構由纖維纏繞玻璃鋼(GRP)或更優質材料制成,堅固、持久耐用。泵站作為一體化單元運輸,包含潛污泵、管道、閥門、控制系統電氣設備和維修設施平臺等。
>所有的部件需由南方牌泵業供應
南方牌泵業提供所有的部件,每個部件都能滿足工況質量要求,并且彼此能完美匹配。泵站由廠家根據設計院圖紙技術要求進行設計、生產、調試、提供服務和質保。 2010-2018年環衛車輛產量統計及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環衛車產量穩步長的中,僅有的兩次速為負均是由于排放致使搶裝現象發生所致。2016年和2017年均有6家環衛企業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度截止目前尚未發現環衛企業新三板掛牌公告。 垃圾發電因項目收益、相對簡單,已成為目前我國國情的生活垃圾處理。對不同的環衛保潔區域不同工作量進行細致評估,省內53個化工園區部分園區與企業停產整治。
>滿足節約成本的要求
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泵站相比,可節約25%至30%的總建設成本。設計流程和施工過程簡化,可節約大約兩周的工程施工時間。泵站不漏水,對環境無污染且節約運行費用。
>高質量的組件
泵站整體由工廠制造、測試,并按設計技術要求裝配完整。筒體堅固,纖維纏繞玻璃鋼的強度要求相當于傳統的層壓式玻璃鋼的兩倍或以上,可*抵抗腐蝕、撕裂和其他破壞力,并保證防水。
四、泵站計算構造
1、防滑頂蓋
由纖維纏繞玻璃鋼制成,加裝防盜安全鎖,具備能輕松打開的功能。
2、泵站上蓋
采用玻璃鋼制成,帶不銹鋼吊籃格柵、通風排氣管和扶手。
3、玻璃鋼筒體
連續纏繞加強玻璃纖維筒體。采用計算機控制纏繞工藝,確保厚度均勻并達到設計要求。質量穩定優良,出廠前需進行*防滲漏試驗,確保無泄漏。
4、吊耳
外部一體化吊耳易于安裝。
5、配套水泵
配套南方品牌的潛水排污泵,在設計負荷范圍內,無振動和氣蝕現象,運行平穩。泵的所有旋轉部件(包括電機)在制造時均進行動、靜平衡實驗。泵運轉噪音低于80dB(A)。
自耦安裝的潛污泵,配備有出水彎管、自耦底座和移動、自動就位時起連接作用的不銹鋼管導軌及提升鏈。水泵經過導軌引導能夠在泵坑頂部和自耦底座之間自由滑動。水泵與耦合底座的密封為金屬與金屬之間的連接并由輔助橡膠圈密封。
6、壓力管路。
不銹鋼壓力管路。所有管路在出廠前均通過壓力測試,以防泄漏。進口管路DN400。根據設計要求配置各種法蘭。
7、服務平臺
內置服務平臺,檢修閥門及水泵保養維護;按要求定制不同形式、位置和高度的平臺。
8、液位傳感器
采用壓力傳感器(標配)/浮球開關/水位電極,配套監測繼電器,實現泵站液位自動控制運行。
9、粉碎格柵
粉碎格柵放置于泵站玻璃鋼筒體進水管口,潛水式粉碎格柵,安全可靠;配套導軌,方便維護檢修。
10、戶外不銹鋼控制柜
可以手動和自動。可實現以下控制功能:
(1)日常自動位置,實現無人值守泵站。
(2)二用一備,互為備用,自動切換,高水位同時工作,故障自動切換工作。
五、系統穩定性方面的特點
1、南方牌預制泵站擁有專業“0淤積"泵站底部設計,將泵站的淤積降到*低,降低水泵堵塞的風險;
2、泵站的淤積降低,使得有體的產生量降低,減少臭氣擾民及安全事故的發生;危廢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由于其資源循環利用的節約性以及避免后續處置負荷和二次污染的環保性,在固廢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因為英國熱處理設施還非常少,所以英國人的垃圾往往是在德國再利用的。 廢紙缺口進一步擴大 首先,未來進口廢紙的收緊,無疑將造紙企業更加注重國內廢紙采購渠道的建立,將倒逼國內廢紙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和價格優勢。格林雷斯等企業已紛紛布局;以土壤修復、地下水修復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治理領域,
3、預制泵站所使用的南方牌潛水排污泵均為高質量潛水切割泵,能在惡劣的污水環境下穩定運行。同時,所有的污水泵均使用大通道及帶切割的葉輪,擁有良好的雜質的通過性,降低水泵堵塞的風險;
4、預制泵站根據液位自動運行,保證進到泵站的污水盡快被泵送走,降低污水發生沉淀后導致水泵堵塞的風險;
5、預制泵站選用粉碎格柵,粉碎污物,可以防止大體積的雜物進入泵站。
6、整個泵站系統經過精密計算,可以保證所有水力部件都在佳的運行工況下運行,故障率將大大降低;
7、預制泵站的外壁采用纖維纏繞玻璃鋼制作而成,可以抗壓、抗撕裂,并保證防水,在保證泵站自身的穩定運行的同時也保證不會影響周邊環境;使用壽命為50年以上。
8、自耦安裝系統,在水泵遇到任何堵塞;都可以快速提升水泵檢修及檢查。
下一篇:泵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