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峻清環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技術文章>>AO/MBR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好氧生化處理調試操作
⑴將從外運來的活性污泥投入生物接觸氧化池,污泥量為池容的0.01~0.05。
⑵將預曝氣調節池廢水泵入生物接觸氧化池1/5~1/3池容,再加滿自來水,控制此時生化池水中的pH值為7或稍大于7,由于此時池內污染物濃度較高,不必加入營養物和碳源。
⑶啟動羅茨鼓風機,悶曝(不進水連續曝氣)8h后,停止曝氣靜置沉淀0.5h,再繼續悶曝,以后曝氣每隔8h可停止曝氣靜置沉淀0.5h然后繼續曝氣。⑷悶曝氣1d后,可從調節池少量補充廢水。
⑸在曝氣過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間,并需測試污泥沉降比,若該值逐漸減少,說明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
⑹每天加入適量的微量元素、更換約1/3池容的廢水,經過數日悶曝氣、靜置沉淀、補充廢水之后,可以按設計流量的1/3~1/2連續水。
為防止進水量太小影響潛水廢水泵的壽命,在廢水泵安裝時,應在泵后安裝一帶閘閥的回流支管,使一部分通過支管回流至調節池。
⑺化與培菌同時進行,掛膜速度很快,一般一周后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層膜。
⑻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約7d后,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淀池,一部分仍然回流至調節池。即可連續進水、回流。
⑼大約20d后,填料上將掛上一層橙黑色生物膜,可按設計水量進水。
⑽在此情況下能穩定運行1個月左右,這時掛膜基本完成,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此時應密切注意監測水質變化情況,避免負荷突變對生化池造成沖擊。
若液面有大量泡沫產生且數量不斷增加,覆蓋生化池,說明曝氣量過大或有大量合成洗滌劑與其它物質進入,應減少曝氣量,投加除泡劑,也可以在生化池周邊安裝自來水蓬頭噴淋去除泡沫。
⑾隨著時間的延長,生物膜開始新陳代謝,老膜開始剝落,出水中出現懸浮物,標志著掛膜階段結束,可進入正常運行。
設備構造簡介
1、A級生物池(缺氧池)
將污水進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內高效生物彈性填料作為細菌載體,靠兼氧微生物將污水中難溶解有機物轉化為可溶解性有機物,將大分子有機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機物,以利于后道O級生物處理池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通過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進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2、O級生物池(生物接觸氧化池)
該池為本污水處理的核心部分,分兩段,前一段在較高的有機負荷下,通過附著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種屬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參與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種有機物質,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機負荷降低的情況下,通過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條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時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凈化。兩段式設計能使水質降解成梯度,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同時設計采用相應導流紊流措施,使設計更合理。
曝氣方式采用微孔曝氣,這樣的設計能有效的避免管路由于處理廢水產生的污泥堵塞,延長使用壽命,提高氧利用率高。
3、沉淀池
沉淀是污水中的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與水分離的過程。這種工藝簡單易行,分離效果好,在各類污水處理系統中往往是*的一種工序。
此處沉淀池作用是進行固液分離去除生化池中剝落下來的生物膜和懸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凈化,使出水效果穩定。
4、消毒池
二沉池出水流入消毒池進行消毒,使出水水質符合衛生指標要求,合格外排。
消毒池內設計消毒裝置,導流板,消毒設計投加氯片接觸的消毒方式。該投加方式具有投加方便,簡單安全等特點,經消毒后的水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附近水域。
5、污泥池
二沉池污泥經污泥泵定時排至污泥池,并設污泥回流裝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級生物處理池進行硝化和反硝化,既減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剩余污泥進行污泥濃縮,和好氧消化,污泥上清液回流排入調節池再處理,剩余污泥定期抽吸外運(每年二至三次)。
6、清水池
消毒池出水進入清水池,可直接達標排放或者中水回用。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