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15m³/d醫院污水處理設備
15m³/d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概述
面對運行壓力大、負荷率高、環保標準提升等問題,國內特大型污水處理廠的規模提升與提標改造十分必要。特大型污水處理廠擴建規模的確定建議與城市發展規劃相結合,透徹分析擴建規模需求,從技術、經濟、環境等多角度評估可行方案,同時確保污水處理廠擴建規模在經濟上和環境影響上的平衡。在項目短期規劃的同時,也從長期角度考慮,分期建設達到目標。特大型污水處理廠遠期發展上進一步考慮臭味控制、污泥處置、能源利用和尾水深度處理等設備優化升級方向。污水處理廠內可通過增設雨水調蓄設施應對雨季峰值流量,建立雨季管理預案,應對雨季流量。
污水處理工藝:
本工程擬采用調節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過濾—消毒的工藝流程。
污水經格柵截留大顆粒污物后流入調節池,調節池采用曝氣式,以均衡水質水量,并通過曝氣攪拌避免污物沉淀。調節池后部設缺氧池,好氧處理采用兩級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是處理流程中你好重要的部分,大量有機物在這里被細菌好氧降解。采用多級分段式接觸氧化,形成逐級負荷遞減系統,使接觸氧化在去除率、抗沖擊負荷、出水水質等方面更具優勢和可靠性。
工藝流程
生活污水自流入格柵池,以格柵攔截大顆粒固體及漂浮物,出水進入調節均衡池。調節池出水經泵提升*生化池,即水解生化池,水解生化池可起到對水質進行預殺菌及降低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改善廢水可生化性,同時能高效分解常規處理中不易于降解的高分子特殊成份。水解生化池接受二沉池活性污泥。水解生化池出水至二級接觸氧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在充氧曝氣和生物膜的作用下將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出水經二沉池泥水分離后,進入消毒中間水池,經前級處理,廢水各項指標均超過污水排放一級標準。二沉池分離的污泥分別排至水解生化池和污泥處理池濃縮池消化分解,消化分解池中的剩余污泥量很少,定期用吸糞車抽吸并外運。
污染物排放標準
1、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2、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
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4、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5、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厭氧生化法
厭氧生化是指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該工藝可用于中高濃度的有機廢水處理。厭氧生化處理的典型工藝為UASB(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該工藝在國內外有較多的成功實例。
厭氧生化法與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應用范圍廣;
2)能耗低;
3)負荷高;
4)剩余污泥量少;
5)厭氧活性污泥可以長期存放,在停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迅速啟動。
厭氧生化是指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該工藝可用于中高濃度的有機廢水處理。厭氧生化處理的典型工藝為UASB(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該工藝在國內外有較多的成功實例。
工藝特點
1植生凈化型鄉村河道生態護坡技術
傳統的鄉村河道護岸主要考慮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修建的硬質護岸隔斷了水生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之間的,導致河流失去原本的結構和生態功能,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水土保持;之后發展起來的生態混凝土技術對于水質較差的鄉村水體環境適用性不強,且與鄉村自然風貌不協調。
針對鄉村河道自然土坡護岸易遭受沖刷、掏空、塌陷、水土流失,傳統護岸技術與生態保護的發展趨勢相悖等問題,本研究研發了適用于鄉村生態環境的植生凈化型河道護坡技術——耦合微生物型生態袋護坡,以實現對鄉村土質岸坡松垮段護坡及硬質護坡的生態化改造。
菌種載體選用堿處理稻草和活化沸石,試驗菌群為馴化脫氮菌群和馴化工程菌群。研究發現,菌種—載體—組合植物共生體系對各污染物去除效果較好,其中,脫氮菌—稻草—植物共生體系凈化效果你好佳。稻草不僅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著場所,而且緩慢釋放反硝化所需碳源,可促進微生物增殖,同時稻草獲取方便、價格低廉。
2生態排水渠技術
雨水徑流引起的面源污染逐步得到重視,溝渠兼有排水和集水的功能,是截留農村非點源污染物的關鍵設施。生態溝渠是通過特殊的護坡、水生植物種植等方式,對傳統溝渠進行修復改造,是非點源污染源頭控制你好有效的管理措施之一。本研究為實現生態溝渠的升級改造,將小球藻固定化技術和生態溝渠技術相結合,圍繞不同組合植物篩選、小球藻固定化技術及藻球-植物聯合溝渠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