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WSZ-2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WSZ-2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應遵循的原則
詳細分析工業廢水處理應遵循的原則,總結為以下幾點:其一,廢水處理過程中應遵循分類原則,也就是在處理廢水之前,對不同成分類別的廢水進行分類存儲,根據不同的廢水,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達到分類處理廢水的目的,同時可以夠確保不同廢水中有害、有毒、污染物經過處理都能被降解、分解,以此凈化廢水,防止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未處理*而造成污染。因此,廢水處理廠應注重遵循分類的原則,將廢水分類后進行分類處理,以此保證水體中的污染物質都能處理掉。其二、遵循針對性原則,工作人員在處理廢水之前,應先了解廢水中都有哪些污染物質,還應掌握廢水處理方法和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流程,依照規范化的工藝流程,使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廢水,做到針對性地處理廢水,有效減少廢水中各種污染物的含量,以免廢水污染水資源和環境。其三、廢水處理過程中應遵循分離原則,堅持將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和有益物質分離,有效降低廢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并回收廢水中有益成分,實現分離處理的目標,有利于做好工業廢水處理工作。
微濾膜及微濾技術介紹
1)管式微濾設備的核心是微孔濾膜,它是由超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多孔膜,其孔徑范圍為0.1~1.0微米,結合微絮凝技術,原水在0.1~1.8kg/cm2壓力的驅動下流過濾膜,可將原水中的懸浮顆粒、膠體、有機大分子、細菌、微生物等分離出來,使水凈化。
2)隨著過濾時間的增長,微粒被截留在膜面或膜孔內,形成一層濾餅,為保持一定的流量,勢必要增加驅動壓力,當壓力增加到一定值時,必須對膜上的截留層進行反洗,洗除膜上的濾餅,恢復濾膜的能力。
管式微濾設備采用氣洗+水洗的反洗系統,反洗的同時對濾膜進行消毒,一般每隔30~60分鐘,自動反洗一次,每次反洗時間為60~90秒。
3)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轉,部分水中的污染物或微粒被濾膜吸附較牢,反洗時不能被*沖掉,而積累下來,這時就需要進行化學清洗,使污染物與化學清洗液反應,溶液與膜脫開,再經反洗將其去除,恢復膜的過濾性能,化學清洗的時間間隔一般為10~20天。
4)全套管式微濾系統,包括全部電控元器件原水泵、變頻器、壓力傳感器、電磁流量計、自動化儀器儀表、在線原水及濾后水濁度儀、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監控機等,設備具有自動和手動兩種可切換的運行方式,正常情況下,設備的運行和反洗全部自動化進行。
管式微濾膜技術的特點
管式膜濾技術取代傳統的加藥、絮凝、沉淀過程,用膜過濾的方法生產飲用水,是飲用水生產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常規水處理設備相比,該管式微濾水處理技術及設備具有以下優點:
占地面積少
1)管式微濾水處理技術是直接過濾,從而達到水質進一步凈化的目的,用該技術建成的水廠,設備輕便、緊湊,占地面積是常規水廠的20~30%,建筑負荷是常規水廠的15~20%,可直接建于清水池上或多層布置,以節省用地或空間,這對于舊水廠的改造和增容尤其適用;在冰凍期長的北方,通常要給水廠構筑物加蓋或保溫,如果用管式微濾水廠不但可以節省大量的建設資金,還可以節省保溫所需要的能耗。
成套設備安裝容易
2)管式微濾設備全部為組裝式水處理設備,出廠前已經組裝調試好,用戶購買后可迅速運到現場安裝調試,日產萬噸級的水廠,可在五個月內建好,可縮短建廠周期,對于用水增長快的水廠就可一次設計,然后根據用水量的增長來增加組裝管式微濾設備,這樣可避免一次性建廠所占用的大量資金。
全自動化控制
3)管式微濾水廠全自動化程度高,對原水水質變化(濁度小于3500NTU)的適應能力強,處理水水質穩定,能滿足飲用水水質要求日益提高的需要。
再生水裝置:
本裝置是一種自動化的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十分理想的MBR污水處理、MBR中水回用再生水設備。本系統適合治理規模較小的分散性水污染,適用場所有:居民小區、新農村建設小區、學校、公共廁所等。具有占地面積小、節能、智能化控制、能耗低、出水水質穩定、可無人看管等優點。適用水量2.5~120m3/天;系統可并聯使用。
由于濾料具有巨大的表面積, 它與懸浮物之間有明顯的物理吸附作用。此外,砂粒在水中常常帶有表面負電荷,能吸附帶正電荷的鐵、 鋁等肢體,從而在濾料表面形成帶正電荷的薄膜,并進而吸附帶負電荷的膠土和多種有機物等膠體,在砂粒上發生接觸絮凝。
(2)沉淀法。沉淀法是利用污水中的懸浮物和水的相對密度不同的原理, 借助重力沉降作用使懸浮物從水中分離出來。 根據水中懸浮顆粒的濃度及絮
生物處理
對于生活污水,采用生物處理是經濟的處理工藝,生物法工作過程為:通過馴化培養而聚集的優勢微生物群體,在生長過程中利用周圍環境中的營養物質即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進行新陳代謝,達到降解污染物、凈化水質的目的。經過此階段,污水已得到較的凈化。
生物處理工藝按生物生長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1)、活性污泥工藝中生物以菌膠團的形式懸浮于水中,通過曝氣混合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活性污泥工藝按其運行方式分為:普通曝氣池、氧化溝、SBR、A/O、A/A/O等,主要應用于大型的污水處理廠。除SBR工藝外,均需設置污泥回流泵,設備較多,所以SBR工藝在中、小型污水處理工程中也有應用,但SBR工藝設計負荷較小,一般為0.1kgBOD5/m3?d,占地面積較大,由于潷水需要,水池深度較大,同時自動控制設備較多,一旦設備故障或運行參數發生變化,必須對整個運行程序進行調整。另外,小型污水處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藝,容易發生污泥膨脹引起污泥流失,使處理池內的污泥濃度得不到保證,從而影響處理效果。
(2)、生物膜法在處理池內設置填料,作為生物的載體,使大量生物附著生長,同時污水中又有一定濃度的懸浮生物。按其運行方式分為: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等。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一般使用于水量較小、進水濃度較低的污水處理,由于其生物濃度較低,設計負荷較小,占地面積較大,抗沖擊負荷性能較差,目前使用的已較少。
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通過配以填料,具有處理負荷高、耐沖擊負荷、不產生污泥膨脹,設施體積小、污泥產生量少、運行穩定可靠、管理方便等優點,該方法廣泛應用于有機污(廢)水的處理工程,尤其適用于中小型地埋式污水處理站。所選用的填料安裝簡單、維修更換方便、不易堵塞、重量輕、比表面積大于300m2/m3,使用壽命可達十年以上。
一體化厭氧和好氧生物處置裝置主要包括:初沉調節、厭氧、好氧、二沉池、砂濾池、污泥消化池及動力設備房等七個系統組成。初沉調節池的作用是對廢水進行調節均質的作用,并對砂粒物進行沉降,底部的砂粒物通過管道與污泥井(池)聯通,外排處置。厭氧池的作用是通過微生物厭氧菌把大分子復雜的有機物降解為簡單的小分子有機物,并提高B/C比,為好氧的處理創造條件。好氧池主要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優勢菌種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使之氧化分解為CO2和H2O等簡單的無機小分子,從而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二沉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其作用對好氧池已經氧化分解后的出水通過重力作用達到的泥水分離。過濾池的作用是對二沉池泥水分離后的出水通過過濾的作用截流細小的懸浮物,進一步凈化水質。出水可達到V類的水質要求。污泥消化池作用是對二沉池產生的有機污泥進行厭氧消化,利用專性培養的污泥菌種,將污泥分解為小分子的多肽、氨基酸等有機物,消化后的有機污泥(含有大量的厭氧菌),然后補充進入厭氧池,不僅可提高厭氧池的反應速率,而且可對系統產生的污泥進行無污泥運行。動力設備房為各個系統提供動力和監控。
生化法
1.1 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BAF)在焦化廢水深度處理中主要應用在常規生化處理(如A/O、A2/O)之后。如孫豐英等采用缺氧、好氧兩級升流式曝氣生物濾池(UBAF)對某焦化廠二級生化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結果表明,在佳實驗條件下,出水COD和氨氮分別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87—1996)的二級和一級排放標準(下文中如提到排放標準不做說明時均指此國標)。BAF技術在焦化廢水深度處理中已有工程應用。山東兗礦焦化有限公司對酚氰廢水采用了A/O-BAF的處理工藝,其中BAF對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為20%和50%,處理出水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BAF前增加混凝氣浮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進而可提高曝氣生物濾池的運行周期,減少反沖洗次數。
1.2 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MBR)在焦化廢水深度處理中也用在常規生化處理之后,起到生化后處理和反滲透預處理的雙重作用。本鋼70m3/h的焦化廢水處理項目采用的是“A/O+MBR”工藝,當生化進水COD<2 000 mg/L時,經MBR處理后出水COD ≤ 85mg/L,BOD5 ≤ 20 mg/L[L1]。Wentao Zhao等在A2/O工藝后接MBR進行了焦化廢水的深度處理研究,結果表明,MBR處理高效穩定,廢水的急性毒大大降低;膜污染主要由污泥上清液的膠體成分造成,物理清洗可去除膜表面的顆粒物,但長期運行造成的嚴重膜污染只能由化學清洗來消除。
在傳統生化處理后直接加MBR或BAF對焦化廢水進行深度處理,處理效果有時并不理想,這是因為焦化廢水經過HRT長達數十至上百小時的生化處理后,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濃度很低,可生化性很差。因此可在BAF或MBR前增加高級氧化等工藝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