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AO法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AO法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概述
近年來,人們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認識到必須采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建立一套集城市供水管線及相關設施的資料輸入、編輯、分析、輸出、管理于一體的供水管線及設施管理系統,為供水管線及設施的日常規劃、設計施工、統計分析、發展預測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從而*改變傳統的供水管線及設施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部門為了加強對供水管線的信息化管理,決定建立供水管網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將利用GIS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把城區全部供水管線及設施以數字的形式獲取和存儲,對其進行查詢統計、編輯、輸出、更新等管理,為城市建設與發展提供準確設施基礎資料。
污水可生化性評價方法
污水的可生化性常用BOD5或COD的比值來評價。5日生化需氧量BOD5粗略代表可生物降解的還原性物質的含量(主要是有機物),化學需氧量COD粗略代表還原性物質(主要為有機物)的總量。
由BOD5/COD=1/m*CODB/COD(CODB為可生物降解的還原性物質含量)知,BOD5/COD為還原性物質中可生物降解部分所占的比例(CODB/COD)與生物降解速度(1/m)的乘積,能粗略代表還原性物質可生物降解的程度和速度,即污水的可生化性。一般情況下,BOD5/COD值越大,污水的可生化性越強。
2、污水可生化性評價中的注意事項
BOD5/COD只能近似代表污水的可生化性,適用BOD5/COD評價污水的可生化性時應考慮以下方面的影響。
⑴ 固體有機物
有些固體有機物可在COD測定中被重鉻酸鉀氧化,以COD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在BOD5測定時對BOD5的貢獻很小,不能以BOD5的形式表現出來,致使此時污水的BOD5/COD雖小,但生物處理的效果卻不差。
⑵ 無機還原性物質
污水中的無機還原性物質在BOD5和COD的測定中也消耗溶解氧。同一種無機還原性物質在兩種測定中消耗的溶解氧量不同,指示BOD5/COD降低,但此時污水的可生化性不一定差。
⑶ 特殊有機物
有些有機物比較特殊,能被微生物部分氧化,卻不能被K2Cr2O7氧化。BOD5/COD雖大,但實際上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差。
⑷ BOD5/TOD
TOD比COD更能準確代表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用BOD5/TOD評價污水的可生化性更加準確。
⑸ 接種微生物的馴化
在測定BOD5時是否采用經過馴化的菌種,對測定結果影響很大。采用未經馴化的微生物接種,測得的結果偏低,采用經過馴化的微生物接種,測得的結果更加符合處理設施的實際運行情況。接種未經馴化的微生物測得的BOD5/COD偏低,由此推斷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差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此,在測定BOD5時,必須接入馴化菌種。
⑹ 水樣稀釋
測定BOD5時,往往需要對原污水加以稀釋。因為有毒物質在濃度不同時毒性不同,所以,不同的稀釋比對測定結果影響很大。合成有機物、無機鹽、重金屬、硫化物和SO42-等在濃度高時對微生物有毒害作用,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此時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差。如果在測定這種污水的BOD5時,水樣將稀釋,則由于有毒物質濃度降低,毒性減弱,所以污水可生化性增強,測得的BOD5/COD增大。由此推斷原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強是錯誤的。
工藝(A/A/O)法
是一種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它是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一種,A2/O工藝于70年代由美國專家在厭氧—好氧除磷工藝(A/O)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可用于二級污水處理或三級污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首段厭氧池,流入原污水及同步進入的從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本池主要功能為釋放磷,使污水中P的濃度升高,溶解性有機物被微生物細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濃度下降;另外,NH3-N因細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濃度下降,但NO3-N含量沒有變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碳源,將回流混合液中帶入的大量NO3-N和NO2-N還原為N2釋放至空氣,因此BOD5濃度下降,NO3-N濃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變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機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繼續下降;有機氮被氨化繼而被硝化,使NH3-N濃度顯著下降,但隨著硝化過程使NO3-N的濃度增加,P隨著聚磷菌的過量攝取,也以較快的速度下降。所以,A2/O工藝可以同時完成有機物的去除和脫氮除磷等功能。
混合液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上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厭氧池,另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放。
除磷、脫氮
(1)除磷。
城市廢水中磷的主要來源是糞便、洗滌劑和某些工業廢水,以正磷酸鹽、聚磷酸鹽和有機磷的形式溶解于水中。常用的除磷方法有化學法和生物法。
1)化學法除磷。利用磷酸鹽與鐵鹽、石灰、鋁鹽等反應生成磷酸鐵、磷酸鈣、*等沉淀,將磷從廢水中排除。化學法的特點是磷的去除效率較高,處理結果穩定,污泥在處理和處置過程中不會重新釋放磷造成二次污染,但污泥的產量比較大。
2)生物法除磷。生物法除磷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廢水中溶解性磷酸鹽的過量吸收,沉淀分離而除磷。整個處理過程分為厭氧放磷和好氧吸磷兩個階段。
含有過量磷的廢水和含磷活性污泥進人厭氧狀態后,活性污泥中的聚磷商在厭氧狀態下,將體內積聚的聚磷分解為無機磷釋放回廢水中。這就是“厭氧放磷”。聚磷菌在分解聚磷時產生的能量除一部分供自己生存外,其余供聚磷菌吸收廢水中的有機物,并在厭氧發酵產酸菌的作用下轉化成乙酸背,再進一步轉化為PHB(聚自-短基丁酸)儲存于體內。
進入好氧狀態后,聚磷菌將儲存于體內的PHB進行好氧分解,并釋放出大量能量,一部分供自己增殖,另一部分供其吸收廢水中的磷酸鹽,以聚磷的形式積聚于體內。這就是“好氧吸磷”。在此階段,活性污泥不斷增殖。除了一部分含磷活性活泥回流到厭氧池外,其余的作為剩余污泥排出系統,達到除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