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20m³/d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20m³/d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城市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從經濟發展、資源開發利用、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來看,城市污泥處置的理想出路是資源化利用。城市污泥資源化利用應遵循“安全環保、循環利用、節能降耗、因地制宜、穩妥可靠”的基本原則。其中安全環保是必須堅持的基本要求;循環利用是努力實現的重要目標;節能降耗是充分考慮的重要因素;因地制宜是方案比選決策的基本前提;穩妥可靠是貫穿始終的必需條件。目前幾種主要的污泥資源化技術如下。
1.城市污泥農用資源化
(1)城市污泥堆肥化
污泥堆肥化技術是從20世紀60年代迅速發展的一項新興生物處理技術,其屬于污泥土地利用的一種資源化技術,被認為是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處置技術。污泥堆肥化的主要機理是:污泥中不穩定的有機質在微生物發酵作用下,降解和轉化為腐殖質,病原菌與蟲卵被殺死,同時一定程度上消除惡臭。
污泥堆肥化的工藝流程一般為前處理——次發酵——二次發酵——后處理,其優點是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堆肥產品便于儲存、運輸和使用。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末己建35座污泥堆肥廠;目前英國、法國、瑞士、瑞典和荷蘭等國家城市污泥的農用資源化達污泥總量的50%左右,盧森堡達80%以上。
污泥堆肥化技術雖然是目前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處置技術,但是由于國內很多污水廠混入工業污水,污泥中含有潛在的污染物質造成污泥堆肥化技術受到限制。目前國家農業部己通過嚴格把控污泥制品的肥料證的方式限制污泥制品進入食物鏈或生態系統,因此對污泥堆肥化產品的后續發展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城市污泥消化制沼氣
污泥消化制沼氣己有1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80-90年代開始逐步實現規模化和工業化。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機物,經厭氧消化可分解成穩定物質,實現污泥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置,同時產生以甲烷為主的沼氣。現代工業化污泥生產沼氣是將污泥置于特定的反應器內,根據污泥不同成分,通過對反應器內厭氧環境的實時監控和調節,充分利用微生物參與有機物的逐級發酵降解,針對國內某些地區污泥有機質比例偏低,可考慮與餐余垃圾協同發酵,終實現甲烷化。反應后的殘渣(僅剩原總量的40%)中仍存在大量豐富營養成分,可作為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用于農田、土壤的修復與改良等。該技術資源化、無害化程度高。
排水系統有兩種作用
:一是收集處理過的出水,作進一步處理;另一是提供通道保持濾床內的通風,以滿足好氧代謝的需氧。對于礫石填料常用粘土或混凝土滲水柵板以支撐其重量。對于其他填料,則可用混凝土支柱、木梁、增強玻璃鋼格柵等來支撐。
濾池出水可以回流到廢水投配前,與廢水混合。出水回流可有效地將濾池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實行分離,成為各自的獨立運行參數,且能解決高濃度廢水處理問題,增加供氧滿足處理要求,同時可以降低進水濃度,消除厭氧臭味。但是回流也有其劣勢,1)為適應回流,需擴大沉淀池或終沉池容量,提高設施費用;2)需要動力提升;3)在寒冷季節,回流易使廢水溫度降低。故綜合考慮,除非有特殊需要如反硝化,無需回流。
循環水回用處理方式的選擇:
第1種情況:當循環水堿度、PH、濁度都高時,將循環水回用至運行或備用澄清器內,采用石灰混凝、澄清和過濾及澄清器出口加硫酸的工藝,循環水堿度、PH、濁度都降低了。
第二種情況:當循環水單PH值超標時,將循環水回用至備用澄清器內,此時澄清器不加石灰,只采用在澄清器出口加硫酸的工藝,保持出水PH在7左右,達到降低循環水PH和濁度的目的。
第三種情況:當循環水單純濁度超標時,將循環水回用至備用澄清器內,此時澄清器不加石灰,只起到澄清作用,采用澄清和過濾的工藝進行處理后達到了降低循環水濁度的目的。
取得的效果:
(1)每年減少循環水排放量約160萬噸,循環水的堿度得到有效控制;
(2)循環水回用后濁度為可控制在5~10NTU,有效地降低了板式換熱器淤泥的沉積;
(3)利用循環水回用管道,同時實現了備用水源直補循環水系統,避免中水處理系統出現故障時,循環水系統無法補水的問題。
自動控制說明
(一)手動控制說明:
1、水解調節池中水位達到一定的高度時,開啟閥門,打到手動位置依次啟動①、②泵及風機設備。水位達到一定低度時,手動依次停機,處于待機狀態。
2、污泥泵③可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手動啟動次數。
(二)自動控制說明:
1、污水泵由浮球自動控制,水解調節池中水位達到一定的高度時開啟閥門,自動啟動①、②泵及風機設備。水位達到一定低度時,整個設備自動停機,處于待機狀態。
2、污水泵采用兩臺一用一備交替使用,一臺損壞時,另一臺自動連續使用,在設備處于待機時,風機會自動間歇運作以保證接觸氧化池中微生物的需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