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5立方每小時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5立方每小時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提標改造總體工作思路
1.1 特征污染物識別
對工業聚集區的既有排污企業進行摸底調查,了解其生產工藝和主要原材料,分析其可能產生的污染組分。逐一調研其所屬行業排放廢水的水質特點和行業排放標準,了解企業內部既有的廢水處理工藝,分析廢水中可能存在的TDS、難降解有機物、有毒有害物質、有機磷、不可氨化的有機氮等制約達標排放的限制性因素,為制定有針對性的提標改造方案奠定基礎。
1.2 搜集實際進出水水質資料、分析污染組分、水質特點、變化規律和現狀設施能夠達到的處理效果
分析工業聚集區廢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重點關注pH、油、懸浮物、色度、堿度、重金屬、鐵、銅、、TDS、苯系化合物、氯系化合物、醫藥中間體、特殊顯色基團等非常規檢測的污染物含量。通過分析B/C判斷可生化性,分析氨氮和總氮指標的差值判斷生物脫氮的可行性,通過長歷時的生物處理試驗判斷難降解COD的含量,通過觀察生物反應池內的污泥性狀了解來水的生物毒性。
了解運行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異常現象,如污泥分散、污泥上浮、進水pH和顏色變化、懸浮物和漂浮物含量變化等等,分析進水水質的變化規律。
搜集實際出水水質指標及其變化規律,將其與排放標準對照,分析提標改造需要強化去除的污染物指標;與進水水質對照,分析現狀設施運行效能。
R1和R2中AGS啟動后, 與運行初期相比, 顆粒粒徑增大, 顆粒內部的層狀空間結構逐漸完整, 能夠實現SND, 因此R1內后續的好氧環境下硝化形成的NO3--N可通過SND被去除, NO3--N濃度有所降低, 一定程度上減輕了NO3--N對PAOs的抑制程度.除此之外, AGS的層狀空間結構也對PAOs也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保護作用, 因此顆粒化后R1和R2的出水COD和TP濃度能夠穩定保持在50 mg·L-1和0.5 mg·L-1以下, 處理效果穩定, 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
R1和R2的脫氮性能
運行期間, R1和R2的TN去除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且R2的TN去除率大于R1.對比圖 7可知, 出水TN中含有大量NO3--N成分, 反硝化脫去NO3--N的程度對獲得較低的出水TN濃度具有重要意義.啟動階段(0~56 d和0~39 d), R1和R2接種污水處理廠回流污泥, 反應器初期以絮狀污泥為主.R1以一次進水-曝氣的策略運行時, 運行初期絮狀污泥在好氧條件下不能提供反硝化所需的厭氧環境, 因此R1出水中含有大量NO3--N, TN去除率較低; R2以多次進水-曝氣策略運行時, 周期內會進行3組厭氧環境和好氧環境的交替運行, 通過多次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有效降低了反應器內NO3--N含量, 所以接種初期R1的出水NO3--N濃度比R2高.第19 d縮短沉降時間, R1比R2中流失了更多的污泥, 這些污泥中含有大量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 因此R1和R2的脫氮性能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大部分硝化細菌屬于自養菌, 世代時間較長, 故R1中脫氮性能恢復時間比R2長.
AGS工藝啟動后(57~105 d和40~105 d), 顆粒粒徑增大, 好氧條件下由于氧氣傳遞受限, 單個顆粒污泥內部具有厭氧區和缺氧區, 具備SND能力.由于DO在AGS內具有一定的傳質深度, 因此與粒徑較小的AGS相比, 粒徑較大的AGS內部缺氧反應區大, 反硝化效率更高, 利于實現SND.由于R2中顆粒污泥的粒徑大于R1, 故R2脫氮效率高于R1, 所以AGS工藝啟動后R1的出水NO3--N濃度比R2中的高, R2出水TN濃度滿足規范要求的時間也比R1提前.AGS工藝穩定運行后, R1和R2中出水TN濃度平均為11.2 mg·L-1和8.9 mg·L-1, 均低于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15 mg·L-1).
ABR*的分格式結構及推流式流態使得每個反應室中可以馴化培養出與流至該反應室污水水質環境條件相適應的微生物群落。ABR反應器前面隔室中以產酸菌為優勢菌群,后面隔室中以產甲烷菌為優勢菌群,使消化反應的產酸相和產甲烷相沿程得到分離,參與厭氧消化過程的微生物能夠生長于各自好的生長環境中,使厭氧消化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底部反應區內存留大量厭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層。
1.厭氧接觸法對于懸浮物較高的有機廢水,可以采用厭氧接觸法。厭氧接觸法實質上是厭氧活性污泥法,不需要曝氣而需要脫氣。厭氧接觸法對懸浮物高的有機廢水(如肉類加工廢水等)效果很好,懸浮顆粒成為微生物的載體,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在混合接觸池中,要進行適當攪拌以使污泥保持懸浮狀態。攪拌可以用機械方法,也可以用泵循環池水。據報,肉類加工廢水(BOD5約1000~1800mg/L)在中溫消化時,經過6-12h(以廢水入流量 計)消化,BOD5去除率可達90%以上。
第2、3兩個條件可以通過適當選擇沉淀器的深度-面積比來加以滿足。
特別要注意避免氣泡進入沉淀區,要使固——液進入沉淀區之前就與氣泡很好分離。在氣——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氣泡進入沉淀區,所以在設計中必須事先就考慮到:
(1)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盡可能避免浮渣的形成條件,防范浮渣層的形成;
(2)必須要有沖散浮渣的設施或裝置,在污泥反應區一旦出現浮渣的情況下,能夠及時破壞浮渣層的形成,或能夠及時排除浮渣。
施工事項
厭氧生物膜反應池通常位于化糞池后,建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其中反應區懸掛填料,強化厭氧處理效果,下層布置為污泥儲存區,兼具厭氧反應和沉淀雙重功能;也可直接對三格式化糞池的第三格進行改造,在其中安裝填料,形成厭氧生物膜反應池。
其施工中應注意三防:
(1) 防水:防止地下水滲入,應注意地下水位對池體的影響;應防雨水落入或流入,特別是在中南地區降雨量大的地方,因此需做封頂處理,并預留人孔。
(2) 防漏:防止厭氧池污水滲漏污染周邊池塘和河流等水體或者地下水,因此厭氧池底和池壁需做防滲處理,其滲漏系數應達到相關國家標準。
(3) 防臭:微生物厭氧分解有機物,會產生氨氣和硫化氫等臭味氣體,因此需對厭氧池進行密封,必要時可增加除臭裝置,對厭氧池產生的臭味氣體進行原位除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