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中和池 (neutralization basin)
簡單一點酸性加堿,堿性加酸
酸堿污水中和處理設備
在勻質(zhì)池中經(jīng)過勻質(zhì)后的廢水酸堿性相對穩(wěn)定在某一個平衡的范圍內(nèi),而要進行污水處理,還要進行酸堿性中和。中和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廢水處理,如果不進行中和處理,偏酸偏堿性的污水會對設備造成腐蝕,也不利于下一步的污水凈化。
進行酸堿反應,使pH值恢復至6~9的廢水處理構筑物。堿性廢水常用硫酸進行中和,pH值降至9以下即可。中和酸性廢水時采用的堿性物質(zhì)有氫氧化鈉、碳酸鈉、石灰、石灰石、大理石和白云石等,pH值升至6以上即可。中和池有普通中和池和中和過濾池兩種。
普通中和池 池內(nèi)一般裝有混合攪拌設備,有的還設有pH檢測及投藥白控系統(tǒng)。中和酸性廢水時,將氫氧化鈉、碳酸鈉配成水溶液,石灰配成乳液,按需要量投加到池中進行中和反應。堿性廢水的中和方法同中和酸性廢水一樣。中和反應所需時間僅需數(shù)分鐘,但分離中和產(chǎn)物(如CaSO4等)所需時間約1~2h。當廢水量小而水質(zhì)水量變化大時,采用間歇運行方式,有效容積按一個廢水變化周期(一班或一晝夜)的水量計算,池數(shù)不少于兩座,以便交替使用。當水量大及水質(zhì)比較穩(wěn)定時,采用連續(xù)流運行方式,此時的pH值檢測及投藥自控系統(tǒng)對保證出水水質(zh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混合攪拌有機械式和水力式兩種。機械式混合攪拌在池內(nèi)安裝漿板攪拌機,對水質(zhì)水量變化的適應性大,中和反應效果好。水力式混合攪拌又分切流式、渦流式及隔板式等,通過水的強制紊動促進中和反應,但效果稍差。
中和過濾池 一般建成塔狀或柱狀。池底為0.15~0.20m的卵石墊層,其上鋪設1~1.2m高的濾料。濾料由粒徑為0.3~3mm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組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CaCO3,處理含硫酸的廢水時,易形成CaSO4硬殼;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為CaCO3和MgCO3,生成的硬殼較少。濾池工作時,水由下向上流,速度為60~70m/h。在水力作用下,濾料體積膨脹約50%,并懸浮于水中,在其表面進行中和反應。懸浮的濾料互相碰撞,剝離表面的反應產(chǎn)物(如CaSO4等),以利反應的連續(xù)進行。上升的水流還可沖走反應生成的CO2,以防濾料層發(fā)生氣塞現(xiàn)象。如果改變中和濾池的橫斷面積,使上部斷面逐漸變大,則上升水流的速度將逐漸變小。這樣會在濾池頂部形成一個澄清區(qū),一般高0.7m,防止小粒徑濾料的流失,并改善出水水質(zhì)。這種池子稱為升流式變速膨脹中和濾池(見圖),是應用zui廣泛的一種。
1·酸堿污水相互中和,一般的化工污水由于多個生產(chǎn)線,多種產(chǎn)品生產(chǎn)方式,廢水的酸堿性也有所不同,某些化工污水同時會排出酸性污水和堿性污水,如此在污水未處理之前,*行中和。但由于酸堿性污水的排除數(shù)量比例和酸堿度有所差異,因此這種酸堿性污水相互中和的辦法也只是初級中和處理,一般很難做到直接中和成為中性污水。但是由于有前期的初步中和,卻也可以節(jié)約不少中和成本。
2·藥劑投放污水中和處理法:這種方法一般在酸堿性污水處理之后進行。酸性污水投放堿性藥劑;堿性污水投放酸性藥劑。投放比例和數(shù)量要根據(jù)污水的酸堿度、整體數(shù)量和成分進行計算,非常嚴格。常用的中和藥劑也要分類使用,酸性污水處理一般使用石灰、石灰石、白云石、電石渣、蘇打、苛性鈉等。堿性污水的中和劑通常采用硫酸、鹽酸、煙道氣體等。
3·酸堿污水中和處理設備
酸性廢水過濾中和:此方法僅適用于酸性污水。由于堿性中和劑大多是石灰石、白云石等固體,因此可在污水通道中設置過濾屏障,在污水通過過程中進行中和,由于酸性污水的腐蝕性,可以再污水流動過程中進行中和,只要藥劑種類適合,無需計算投放數(shù)量,只要設計的中和劑屏障合理,在通過過程中就可以進行中和,后得到中性污水。而堿性污水由于中和劑是酸性的液體狀態(tài),不可能做到過濾中和,因此此方法不適合堿性污水的中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