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源蓉 產地成都 加工定制是 報價電話報價 可售賣地全國
磁分離污水凈化工藝流程
待處理的污水經格柵去除大塊雜物,再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系統的混凝反應系統。在污水在磁種、混凝劑及助凝劑的作用下形成磁性絮團,然后通過磁分離主機進行固液分離,使水體中懸浮物、TP 及 COD 有效去除,實現水體**凈化。磁分離設備分離出的磁性污泥通過磁回收系統進行分離回收,再循環利用。磁回收系統排出的非磁性污泥排入污泥池存儲,經疊螺式污泥脫水機處理后含水率小于 85%,脫水后的污泥進入接渣斗,由污泥泵輸入干泥罐儲存,儲存到一定量時由污泥泵直接輸送到污泥外運車上,外運處置,濾液返回系統前端重新處理。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超磁分離水體凈化設備工藝特點
超磁分離凈化設備與普通的沉淀、過濾相比,設備具有連續運行,可分離水中懸浮物的特點。
1、采用磁鋼,構造分離磁場,技術穩定成熟。磁分離技術的**發展,得益于我國材料工業的技術進步,磁鋼的磁性不僅比鐵氧體材料有了大大追趕,其產業化的成熟也為設備的生產制造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使得以聚磁組合為**的超磁分離機得以大規模普及應用。
2、磁分離時間短,占地面積小。聚磁組合磁盤表面產生的磁力是重力的640倍以上,能**地捕捉到微磁性絮團,使整個水處理凈化過程的時間大大縮短,來水自混凝反應池進至磁盤機出水的時間為3~6min,大大優于傳統的沉淀法。與傳統處理方法相比,設備分離時間短,相應的設備占地少。
3、與磁分離工藝配套的混凝系統用藥量少。磁分離依靠強磁力進行吸附和分離,不需要大量的藥劑使水體中的懸浮物形成大的絮團,而僅需微絮凝。與常規的混凝沉降系統比較,可大大節約系統的藥劑使用量(僅為常規水處理加藥量的1/3~1/2),節省藥劑費用。
4、出渣污泥濃度高。磁分離磁鼓分離出的污泥含泥率大于70000mg/L,含水率小于93%(普通沉淀污泥含水率為98%-99%),可不經過濃縮直接進入脫水設備,大大節省污泥濃縮池占地和污泥脫水設備選型時的大小。經過常規的壓濾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65%,成泥餅狀,便于裝卸外運。

超磁分離凈化工藝與傳統工藝在煤礦礦井水處理中的對比
將以超磁分離技術為**的井下預沉、地面“混合+絮凝+磁分離+過濾+消毒"工藝與傳統的井下預沉、地面“混合+絮凝+沉淀(迷宮斜板)+過濾+消毒"工藝進行對比:①前者的微磁絮凝作用比普通絮凝所需時間短2/3,因為超磁力是重力的數百倍,超磁分離水處理技術的處理速度較后者快,水力停留時間與后者的約30min相比大幅縮短至8min,工程占地面積大大縮小;②前者的**單元是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的高強磁能積,對廢水中懸浮微粒賦予磁性,絮凝后被高強磁場力吸附從而實現固液分離,而后者的**單元迷宮斜板沉淀池中含顆粒的水流入斜板區后,由于翼片的作用,水流被分為平流、紊動渦流和環流,在渦流區中的顆粒隨著渦流被輸送到下游翼片附近,渦流與該葉片*部發生碰撞,部分顆粒進入迷宮內,隨宮內環流,沿著斜板滑落到池底,從而依靠重力作用進行固液分離,達到水質凈化目的;③為了防止粘附于斜板,后者要求進水含油量不能太高,而進水含油量對于前者則無影響,因此超磁分離工藝出水水質*加穩定,便于維護;而傳統工藝因長期運行后排泥系統容易堵塞,出水水質不穩定;④前者的排放污泥的含水率較后者低,無需后續設置污泥濃縮池,進一步節省了基建費用。
以處理規模為600m3/h的礦井水處理站為例,對超磁分離凈化工藝與傳統混凝沉淀技術(以迷宮斜板為例)進行經濟指標對比,結果見表2、表3。綜上所述,與傳統工藝相比,超磁分離技術停留時間短、藥劑添加量少、剩余污泥含水率低、占地面積小、初期土建工程投資較小,雖設備投資較高,但總投資較低且后期運行維護費用低。

磁分離技術在市政污水處理中的優勢
超磁分離技術具備占地面積小、施工周期短、工藝技術運維難度小、容積負荷高的技術特點,但同時也具有出水指標覆蓋能力不完整、缺乏生化能力等弱點。將超磁分離技術放大到整體水環境和水資源管理的尺度看,合理使用超磁分離技術,可以成為很多場景下的終處理處置方案,如封閉水體富營養化防治、合流制溢流污染凈化等。但當區域環境進一步改善時,超磁分離技術可能會演變成為系統處理方案中的一個中間環節,與其他技術進行配套組合。另一方面,磁分離技術本身的發展也需要在產品和技術上的進一步優化,以保證*高的污染指標覆蓋能力,以及*具彈性的污水來源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