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廢水處理設施概述
醫院污水是指醫院(綜合醫院、專業病院及其它類型醫院、血站)向自然環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質隨不同的醫院性質、規模和其所在地區而異。醫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為:病原體(寄生蟲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機物、漂浮及懸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中含菌總量達10^8個/mL以上。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含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和嚴重污染環境:
我公司研制HYTH-6地埋式醫院污水預處理設備采用絮凝沉淀+二氧化氯消毒工藝,處理后的污水達到國家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準GB18466-2005預處理標準。
醫療機構廢水處理標準
3.1、國家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準 (GB18466-2005)
3.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3.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3.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CJ18-86)
3.5、《城鎮污水處理站附屬建筑和附屬設備設計標準》
3.6、《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
3.7、《給水排水構筑物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41—90)
3.8、《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6)
3.9、《給排水工程概預算與經濟評價手冊》
醫院廢水處理設施工藝流程
設備是以A/O生化工藝為主,集生物降解污水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藝于一體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本裝置采用生化法原理處理生活污水。利用污水中自有的微生物菌,經過一定培養使之迅速繁殖成為具有一定活性的好氧菌,好氧菌通過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及空氣和水中的氧,進行生物氧化、分解,一部分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物,另一部分則生成新的具有一定活性的生物膜,繼續進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污水經過格柵依次進入A池和O池。在O池內。好氧菌附著在填料表面上生長,并形成生物膜,在充氧的條件下,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過填料與生物膜接觸,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得到降解,同時生物膜中的好氧菌得到進一步繁殖,經過好氧處理后的污水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澄清水經過消毒,將達標的處理水排至蓄水池。
此裝置共有七部份組成:⑴初沉池;⑵生化池;⑶O級生化池;⑷二沉池;⑸消毒池、消毒裝置;⑹污泥池;⑺風機房組成。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工藝對于處理出水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應加強其處理效果,提高SS的去除率,減少消毒劑用量。加強一級處理效果宜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以加強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級強化處理技術。工藝流程對于綜合醫院(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采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通過混凝沉淀(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流程醫院污水經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接觸池進行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調節池、混凝沉淀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醫院廢水處理流程。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 流程(圖1)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曝氣生物濾池或厭氧生物濾池。前三種用于需氧生物處理過程,后一種用于厭氧過程。早出現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間歇砂濾池和接觸濾池(滿盛碎塊的水池)。它們的運行都是間歇的,過濾-休閑或充水-接觸-放水-休閑,構成一個工作周期。它們是污水灌溉的發展,是以土壤自凈現象為基礎的。接著就出現了連續運行的生物濾池。新型塑料問世后,又有了新的發展。生物膜法中常用的一種生物器。使用的生物載體是小塊料(如碎石塊、塑料填料)或塑料型塊,堆放或疊放成濾床,故常稱濾料。與水處理中的一般濾池不同,生物濾池的濾床暴露在空氣中,廢水灑到濾床上。布水器有多種形式,有固定式的,有移動式的?;剞D式布水器使用廣。它以兩根或多根對稱布置的水平穿孔管為主體,能繞池心旋轉。穿孔管貼近濾床表面,水從孔中流出。布水器的工作是連續的,但對局部床面的施水是間歇的,這承繼了污水灌溉間歇灌水的概念。濾床的下面有用磚或特制陶塊、混凝土塊鋪成的集水層。再下面是池底。集水層和池外相通,既排水又通風。工作時,廢水沿載體表面從上向下流過濾床,和生長在載體表面上的大量微生物和附著水密切接觸(圖2),進行物質交換。污染物進入生物膜,代謝產物進入水流。出水并帶有剝落的生物膜碎屑,需用沉淀池分離。生物膜所需要的溶解氧直接或通過水流從空氣中取得。在普通生物濾池中,生物粘膜層較厚,貼近載體的部分常處在無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