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MBR膜生物反應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MBR的技術原理
MBR工藝一般由膜分離組件和生物反應器組成,有膜組件代替二次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由于膜能將全部的生物量截留在反應器內,可以獲得長泥齡和高懸浮固體濃度,有利于生長緩慢地固氮菌和硝化菌的增值,不需要進行延時曝氣就能實現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從而強化了活性污泥的硝化能力,是剩余污泥產率遠小于活性污泥工藝,且系統運行更加靈活和穩定。
定制MBR膜生物反應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MBR技術的優點
MBR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法的高效結合,其起源是用膜分離技術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這種工藝不僅有效的達到了泥水分離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級處理傳統工藝不可比擬的優點:
1、高效的進行固液分離,其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的沉淀池,出水水質良好,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實現了污水資源化。
2、膜的高效截留作用,是微生物*截留在生物反應器內,實現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齡(SRT)的*分離,運行控制靈活穩定。
3、由于MBR將傳統污水處理的曝氣池與二沉池合二為一,并取代了三級處理的全部工藝設施,因此可大幅度減少占地面積,節省土建投資。
4、利于消化細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統硝化效率高。通過運行方式的改變亦可有脫氨和除磷功能。
5、由于泥齡可以非常長,從而大大提高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效率。
6、反應器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長泥齡下運行,剩余污泥產量極低,由于污泥可無限長,理論上可實現零污泥排放。
7、系統實現PLC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適用于高速服務區,療養院,醫院,學校等生活污水的處理
住宅小區,別墅小區,賓館等生活污水的處理。
11月11日9時,在建的武漢大東湖深隧主隧6號豎井內,“綠投號No.5”盾構機順利始發。這是大東湖深隧始發掘進的第三臺盾構機,豎井深約43.4米,開挖直徑4.65米。將下穿地質情況復雜的嚴西湖湖底以及巖溶發育的灰巖段。
此前先后始發的兩臺盾構機“綠投號”“綠投號No.2”已分別掘進516米、90米,狀態穩定。
大東湖深隧主隧跨越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東湖風景區,連接二郎廟、落步嘴、武東3個預處理站和北湖污水處理廠,全長17.5公里,是目前國內傳輸流量大、輸送距離長、*在主城區采用全地下式污水預處理站的排污深層隧道。工程建成后,武珞路以北半個武昌城、東湖核心區周邊的污水都將通過湖底隧道,直送北湖污水處理廠,近期實現每天80萬噸污水處理能力,未來將達到每天150萬噸,服務人口約300萬人。
工程PPP投資方中建三局介紹,大東湖深隧盾構隧道由9個盾構區間組成,相當于一條“特種地鐵”,是*條深隧超深高水壓污水項目,沒有成功經驗可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