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處理方法一般是按照生活污水中各種污染物的含量、中水用途及要求的水質,采用不同的處理單元,組成能夠達到處理要求的工藝流程。中水處理方法包括生物處理技術、物化處理法等。
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的處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中水處理多采用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等處理方法。這幾種方法或單獨使用,或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 +生物濾池;生物濾池 +活性炭吸附;轉盤砂濾等流程。但以生物處理為中心的工藝存在以下弊端: 1) 由于沉淀池固液分離效率不高,曝氣池內的污泥難以維持到較高濃度,致使處理裝置容積負荷低,占地面積大; 2) 處理出水受沉淀效率影響,水質不夠理想,且不穩定; 3) 傳氧效率低,能耗高; 4) 剩余污泥產量大,污泥處理費用增加; 5) 管理操作復雜; 6) 耐水質、水量和有毒物質的沖擊負荷能力極弱,運行不穩定。
物理化學法是以混凝沉淀 (氣浮 )技術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與傳統二級處理相比,提高了水質。但混凝沉淀技術產泥量大,污泥處置費用高。活性炭吸附雖在中水回用中應用較廣泛,但隨著水污染的加劇和污水回用量的日益增大,其應用也將受到限制。
因此,以高效、實用、可調、節能和工藝簡便著稱的膜處理技術應運而生。關于膜分離技術的重要性,美國文件曾說“18世紀電器改變了整個工業進程,而 20世紀膜技術將改變整個面貌 ”。日本則把膜技術作為 21世紀的重點技術進行研究開發。
一體化中水回用污水處理工藝設備價格
一體化中水回用污水處理工藝設備價格
膜分離技術包括微濾、納米過濾、超濾、滲析、反滲透、電滲析、氣體分離等,其以處理效果好,能耗低,占地面積小,操作管理容易等特點而倍受關注。微濾可以去除沉淀不能除去的包括細菌、病毒在內的懸浮物,還可以除磷;超濾已被用于去除腐質酸等大分子;反滲透已被用于降低礦化度和去除總溶解性固體(T DS) ;使用反滲透對于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的脫鹽率達 90%以上,水的回收率達 75%左右, COD和 BOD的去除率達 85%左右 (超濾大于 50% ),細菌去除率 90%以上,對于含氮化合物、氯化物和磷也有較為優良的脫除性能;納米過濾介于反滲透和超濾之間,工作壓力在 015~1MPa,可以截留 200~400道爾頓以上的分子,產水量也較大,如在 827 kPa時達 1 020 L / (m2•d)。納米過濾可以直接去除一切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同時大幅度的降低溶解有機物 (消毒副產物的前體 ),它可將 THMs (三鹵甲烷 )和HAAs(鹵代乙酸類物質 )前驅物去除 90%,硬度去除 85%~95%,一價離子去除率大于 70% (操作壓力為482~689 kPa時 ),在軟化水的同時減少溶解固體,低壓大水量使得納米過濾的運行費用大大降低。為減少消毒副產物和溶解有機碳,用納米過濾比用傳統的處理和用臭氧加活性炭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