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污泥排放
一、污泥概述
污水處理廠污泥主要由初沉池(沉砂池)及隔油池底泥、氣浮機浮渣、剩余活性污泥以及其他工藝單元的化學污泥組成。污泥是一種固體廢物,若具有急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腐蝕性、浸出毒性和疾病傳染性等特征中的一項就是危險廢物。
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泥處理一直是行業內人士所關心的問題,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90%污水處理廠采用的處理方法,該方法會產生大量污泥,高產量、高含水率的污泥,在貯存、運輸、裝卸等過程中既不方便,還存在很高的潛在環境安全風險和隱患,因此污泥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勢在必行。
二、污水廠污泥污泥處理流程
污水處理系統產生的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排入集泥池,經提升至污泥濃縮池或濃縮設備。通常規模較大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濃縮后進入消化池。經濃縮或消化后的污泥機械脫水后存儲在堆放間,外運處理或處置。污泥預處理工藝流程及主要產污環節見圖。
污泥預處理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惡臭、污泥濃縮和脫水過程排放的上清液和濾液。
目前污泥處理工藝類型主要有:
(1)污泥濃縮
污泥濃縮常采用重力濃縮和機械濃縮兩種方法。機械濃縮包括離心濃縮、重力濃縮等方式。
(2)污泥脫水
污泥脫水包括自然干化脫水、熱干化脫水和機械脫水,本指南中特指機械脫水。常用的污泥機械脫水方式有壓濾式和離心式,其中壓濾式主要指板框式和帶式。
三、污泥處置技術
(1)污泥穩定處理
污泥穩定的目的是污泥通過處理成為穩定(即不易)的產物,以便進一步對其進行處置及利用。污泥穩定過程還可以殺滅部分病原體,減少污泥中的臭味。國內常用的穩定工藝是厭氧消化和堆肥,美國目前常用的穩定工藝共四種:厭氧消化、好氧消化、堆肥和加堿穩定。在污泥處理工藝中,厭氧消化也是較普遍采用的穩定化技術。在日本從1980年就開始把消化所產生的沼氣用于發電系統,這種利用途徑無論是在運行管理還是在經濟效益方面都有廣闊的前景。
我國對污泥堆肥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確定了堆肥方式、添加劑種類以及堆肥的工藝參數,為污泥規模堆肥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常用的污泥堆肥方法有靜態堆肥、動態堆肥和料倉堆肥三種。
干化技術一般可分為自然干化和人工干化兩類,自然干化技術zui常見的是干化床,人工干化zui常見的是加熱干化技術,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加熱干化的進料含固率為20%~25%,出料含固率可以達到40%~92%,因此可以大大減少污泥體積和污泥重量。
(2)污泥處置
目前國內污水處理廠污泥大都采用衛生填埋方式處置,國外許多國家對污泥處置采用較多的方法是焚燒、衛生填埋、堆肥、干化造粒和投海等。
焚燒是既是一種污泥處理方法,也是一種污泥處置方法,利用污泥中豐富的生物能發熱,使污泥達到zui大程度的減容。焚燒過程中,所有的病菌病原體被*殺滅,有毒有害的有機殘余物被熱氧化分解。焚燒灰可用作生產水泥的原料,使重金屬被固定在混凝土中,避免其重新進入環境。污泥焚燒的優點是適應性較強、反應時間短、占地面積小、殘渣量少、達到了*滅菌的目的。該法的缺點是工藝復雜,一次性投資大;設備數量多,操作管理復雜,能耗高,運行管理費亦高,焚燒過程存在“二噁英”污染的潛在危險。
衛生填埋是把脫水污泥運到衛生填埋場與城市垃圾一起,按衛生填埋操作進行處置的工藝,常見的有厭氧和兼氧衛生填埋兩種。衛生填埋法處置具有處理量大,投資省,運行費低,操作簡單,管理方便,對污泥適應能力強等優點,但亦有占地大,滲濾液及臭氣污染較重等缺點。衛生填埋法適宜于填埋場容易選地、運距較近、有覆蓋土的地方。迄今為止,衛生填埋法是國內外處理城市污水廠脫水污泥zui常用的方法。其缺點是機械脫水后直接填埋操作困難;運輸費用大,且產生衛生問題。衛生填埋將向調理后再實施的方向發展。
污泥干化造粒工藝是近年來比較引人注目的動向。一般說來,污泥干化造粒工藝是污泥直接土地利用技術普及前的一種過渡。干化造粒后的泥球可以作為肥料、土壤改良劑和燃料,用途廣泛。國內的污泥復合肥研究生產,也是走的干化造粒的道路,只是在其中添加了化肥以提高肥效。
污泥投海曾經是沿海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zui常見的方式,但近年來出于對海洋環境保護的考慮和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條例的執行,已經越來越少。
(3)污泥綜合利用
污泥的綜合利用包括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污泥的直接利用如農業利用,利用污泥消化處理產生沼氣再加以利用則屬于污泥的間接利用。
污泥中富含有機物和氮、磷等元素,為植物所需要,是一種優良的有機肥料,將污泥用做農肥,或者作為土壤改良劑使用,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簡易的污泥處置與利用的方法,也是應用較多的污泥處置方法。污泥還可用于森林或綠化施肥,也可直接作為綠化用的有機質土壤。但目前廣泛進行污泥農用其實面臨很大的難題,首先是污泥中重金屬含量的問題,其次是市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