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博斯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病理科污水綜合處理設備>>病理科污水綜合處理設備>> BSD崇左病理科污水綜合處理設備合格排放
處理量 | 2-50m3/h |
---|
崇左病理科污水綜合處理設備合格排放
二、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詳細介紹
1.使用原料:
鹽酸+酸鈉、亞酸鈉+酸
2.系統組成:
污水處理設備由供料系統、反應系統、控制系統、水流量控制系統、系統、混合吸收系統
3.性能特點:
1).產出消毒液純度高,二氧化氯含量大于98%。
2)轉化率高,原材料轉化率95%。
3) 高檔進口計量泵控制加藥,計量,背壓閥背壓防止虹吸。
4) 設計結構簡單,安裝維護方便。
5)占地面積小(或不占地)。
6) 調節水流量計和計量泵能產出各種不同濃度的二氧化氯消毒液,特別適用于食品生產企業,各道工序對二氧化氯消毒液不同濃度的需求
4.工作環境:
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適用于常壓(或微壓),投加高度小于4米,投加管道小于100米的條件,現場壓力水源為0.25-0.4MPa且恒定,安裝現場有排水,通風條件,安裝現場面積較小或無地面安裝位置。
5.運行成本:
生產1克有效氯消耗氯酸鈉2.5g,鹽酸2.3g,折合人民幣0.035元。
控制方式:手動控制、電動控制。
6.適用范圍:
實驗室污水、自來水廠消毒、醫院污水消毒、印染廢水的去色漂白、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生活飲水的消毒等
崇左病理科污水綜合處理設備合格排放
實驗室廢水主要來自各科研單位實驗研究室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學實驗室。實驗室廢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質,量少,間斷性強,高危害,成分復雜多變。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實驗室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收集裝置、反應裝置、過濾裝置、活性炭吸附裝置等。其特征是:酸容器、堿容器、攪拌機、pH計、絮凝劑容器與反應裝置相連,反應裝置通過管道和過濾裝置相連,過濾裝置與和活性炭吸附裝置相連。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是:成本低,實用性強。
1.實驗室廢水處理裝置,由收集裝置、反應裝置、過濾裝置、活性炭吸附裝置等組成,其特征是:酸容器、堿容器、攪拌機、pH計、絮凝劑容器與反應裝置相連,反應槽通過管道和過濾裝置相連,過濾裝置和活性炭吸附裝置相連。
技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裝置,特別涉及實驗室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
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對工廠污水、城市生活污水進行處理,而對于各類實驗室排放的廢水不夠重視。目前,凡有實驗室的單位,做完實驗的廢水基本上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掉,其污染常常被忽略從而對環境造成污染。
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問題是:提供過一種廢水處理裝置,能將實驗時產生的廢水經過處理以后達標排放。
本發明提供一種實驗室廢水處理裝置,該廢水處理裝置包括:包括收集裝置、反應裝置、過濾裝置、活性炭吸附裝置等。其特征是:酸容器、堿容器、攪拌機、pH計、絮凝劑容器與反應裝置相連,反應裝置通過管道和過濾裝置相連,過濾裝置與和活性炭吸附裝置相連。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是:成本低,實用性強。
膜法是近20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分離技術,被稱為是“21世紀的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均是利用液一液分散體系中的兩相與固體膜表面親和力的不同,達到分離目的。膜法主要用于截留廢水中的乳化油和溶解油。乳化油基于油滴尺寸被膜阻止,而溶解油的被阻止則是基于膜的溶質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膜的親水性越強,阻止游離透過的能力越強,水通量越高。含油廢水中油的存在狀態是選擇膜的首要依據。膜技術的關鍵是膜和膜組件及與之相應的操作方式。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使池體內 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工藝流程說明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調節池→生物氧化→接觸消毒”。醫院污水通過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后進入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好氧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出水達標排放。調節池、生化處理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二級處理工藝流程(非傳染病和傳染病污水)傳染病醫院的污水和糞便宜分別收集。生活污水直接進入預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后進入調節池,病人的糞便應先獨立消毒后,通過下水道進入化糞池或單獨處理。各構筑物須在密閉的環境中運行,通過統一的通風系統進行換氣,廢氣通過消毒后排放,消毒可采用紫外線消毒系統。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