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紹興鄞縣岱山活性炭廢氣處理設備,專業從事廢氣處理設備、有機廢氣處理設備生產、銷售、解決方案一體化廠家。
廢為寶的生物分子轉換
對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視和 VOC 廢氣處理過程中的經驗總結,近年來我國在廢氣治理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進展,即運用生物分子轉化法去除 VOC 廢氣。 這種技術可以直接將廢氣中的有害物質運用生物分子進行轉換,變廢為寶,轉變成可利用的無害物質。不僅成本低廉,上手快,操作簡單,而且適用范圍和面積較大,是未來應該重點扶植和推廣的技術。
有害物質提取與隔離法治理
這種技術旨在將 VOC 廢氣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提取和隔離,并將剩余氣體中的其它有機物質進行回收利用,不僅達到了廢氣的回收利用,也可以減少氣體排入大氣后對環境造成再次污染。由于投資成本大,因此它一般多適于 VOC 廢氣含量高,提取和利用的價值較高的行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有害物質提取與隔離法治理將會被逐漸廣泛應用。
利用光催化分解式治理
這是目前一種較為*的利用催化劑在光照作用下進行分解廢氣的治理技術,其中使用的催化劑就是催化效果強,并且無公害的半導體材料。 這種材料的催化劑價格低,安全性較高,因此應用的實踐性較為廣闊。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更新,一種更為環保和節能高效的催化材料正在興起并漸漸被人們熟知和應用,那就是新型納米材料,它的取材和用料更加的環保和安全, 是化學科技在 VOC廢氣治理技術上取得的新進展和新突破。
煉油與石化行業。
適用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中行業代碼及類別名稱為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C2511)、以石油餾分/天然氣為原料的有機化學原料制造(C2614)行業。全省石化行業綜合治理按照*《關于印發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的通知》(環發〔2014〕177號)執行。
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優先選用低揮發性原輔材料、*密閉的生產工藝,加強生產、輸送、進出料、干燥以及采樣等易泄露環節的密閉性和安全性,加強無組織廢氣的收集和有效處理。
全面推行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技術。所有重點煉油與石化企業要建立“泄漏檢測與修復”管理體系,對密封點設置編號和標識,及時修復泄漏超標的密封點。建立企業LDAR信息管理平臺,全面分析泄露點信息,對易泄漏環節制定針對性改進措施,并每季度向環保部門報告企業LDAR實施情況及無組織排放量。2015年底前珠三角地區所有石油煉制企業至少完成一輪LDAR技術應用,建立企業無組織排放監管系統;2015年,非珠三角地區石油煉制企業要啟動LDAR技術應用,2017年底前全省所有重點煉油與石化企業全部完成一輪以上LDAR技術應用。
加強有組織工藝廢氣排放控制。工藝廢氣應優先考慮生產系統內回收利用,難以回收利用的,應采用催化燃燒、熱力焚燒等方式凈化處理后達標排放。采取適當措施盡可能回收排入火炬系統的廢氣;火炬應按照相關要求設置規范的點火系統,確保通過火炬排放的VOCs點燃,并盡可能充分燃燒。
嚴格控制儲存、裝卸損失。揮發性有機液體儲存設施應在符合安全等相關規范的前提下,采用壓力罐、低溫罐、高效密封的浮頂罐或安裝頂空聯通置換油氣回收裝置的拱頂罐,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險化學品應在采用內浮頂罐基礎上安裝油氣回收裝置等處理設施。揮發性有機液體裝卸應采取全密閉、液下裝載等方式,嚴禁噴濺式裝載。汽油、石腦油、煤油等高揮發性有機液體和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險化學品的裝卸過程應優先采用高效油氣回收措施。運輸相關產品應采用具備油氣回收接口的車船。
強化廢水廢液廢渣系統逸散廢氣治理。廢水廢液廢渣收集、儲存和處理處置過程中,應對逸散VOCs和產生異味的主要環節采取有效的密閉與收集措施,確保廢氣經收集處理后達到相關標準要求,禁止稀釋排放。
加強非正常工況污染控制。制定開停車、檢維修、生產異常等非正常工況的操作規程和污染控制措施,非正常工況下生產裝置排出的含揮發性有機物的物料、廢氣和檢維修前清掃氣應接入回收或凈化處理裝置。企業開停車、檢維修等計劃性操作應當報環保部門備案,實施中加強環境監管和事后評估;非計劃性操作應嚴格控制污染,杜絕事故性排放,事后及時評估并向環保部門報告。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適用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中行業代碼及類別名稱為C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不含直接以石油餾分/天然氣為原料的有機化學原料制造),重點整治范圍為有機化學原料制造(C2614,不含以石油餾分/天然氣為原料的有機化學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C264)企業。
大力推進產業升級。新建涂料企業生產的室內裝修裝飾用涂料以及溶劑型木器家具涂料產品必須符合國家環境標志產品要求。禁止生產有害物質含量、揮發性有機物含量超過200克/升的室內裝修裝飾用涂料和超過700克/升的溶劑型木器家具涂料。淘汰產量300噸/年以下的傳統油墨生產裝置,取締含苯類溶劑型油墨生產,淘汰所有無揮發性有機物收集、回收/凈化設施的涂料、膠黏劑和油墨等生產裝置。鼓勵提高水性涂料和水性油墨生產規模,積極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
采用密閉一體化生產技術。生產裝置投料口、檢測口及產品分裝點應進行廢氣收集和凈化處理,凈化效率應大于90%.反應釜應采用管道供料,底部給料或浸入管給料,頂部添加液體應采用導管貼壁給料;反應釜呼吸管道應設置冷凝回流裝置;投(出)料應設置集氣裝置或密閉區域,對難以實現密閉的應采用負壓排氣。真空尾氣應采用冷凝回收,對于有機濃度較高的真空泵前、后必須安裝多級冷凝回收裝置。蒸餾溶劑應采用多級梯度冷凝方式,優先采用螺旋纏繞管式或板式冷凝器等效率較高的換熱設備,對于低沸點溶劑應采用冷凍介質進行深度冷凝。采用密閉的離心、壓濾、干燥設備,禁止使用敞口的有機溶劑固液分離設備,鼓勵采用全自動密閉離心機、多功能一體式壓濾機、暗流式板框壓濾機等*的離心、壓濾設備與雙錐真空干燥機、閃蒸干燥機、噴霧干燥機等*干燥設備。
規范液體有機物料儲存。液體有機化學原料、中間產品、成品應密閉儲存,沸點較低的有機物料儲罐應全部設置保溫并配置氮封裝置,裝卸過程采用平衡管技術;體積較大的貯罐應采用高效密封的內(外)浮頂罐;大型貯罐應采用高效密封的浮頂罐及氮封裝置。
強化有機廢氣綜合治理。反應、蒸餾、抽真空、固液分離、分散、研磨、干燥、投料、卸料、取樣、物料中轉、反應器清洗等生產全過程應進行有機廢氣集中收集和凈化處理,凈化效率應大于90%.單一組分的高濃度廢氣優先考慮采用各種回收工藝預處理;有機溶劑廢氣優先采用冷凝、吸附-冷凝、離子液吸收裝置回收,對難以回收利用的宜采用燃燒方式進行高效處理;含有易揮發有機物料或易產生惡臭影響的廢水收集系統和處理單元應密閉,惡臭廢氣應采用熱解、吸附、生物處理等技術凈化處理后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