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工業界和互聯網雙向融合的趨勢日益顯著,眾多工業企業也正積極擁抱互聯網。在工控領域,硬件軟件化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對于自動化廠商而言,通過并購MES系統、erp系統等,從車間自動化向車間信息化延伸,無疑是必由之路。西門子、GE、羅克韋爾等自動化*,已經進行了長期實踐,并取得了良好開端。
繼2009年,施耐德電氣并購了澳洲的MES廠商悉雅特后,2014年初,施耐德成功并購了英維思集團,而英維思通過收購Wonderware、SmartGlance(工業移動報表業務應用程序)等,在MES以及能源控制領域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對施耐德有相當的;2013年6月,西門子并購英國APS廠商Preactor。時間再往前推一點,西門子還于2012年并購了質量管理軟件廠商IBS;三星SDS于2011年并購了韓國MES廠商Miracom(麥康);2012年12月,Honeywell并購自動識別領域主流廠商Intermec(6億美元)...
可見,由于自動化廠商在硬件開發上,技術成熟,系列完整,在工業4.0呼聲尚未鋪天蓋地呼吁之時,已物色實力強大的軟件廠商強強聯合。目前在市場上,獨立的CAM廠商和MES廠商已為數不多,未來的趨勢,應當會持續整合。但是在中國市場上,在工業4.0的熱潮之下,還有很多規模不大的MES廠商。而隨著工業4.0熱潮的蔓延,中國市場內一些積極進取的國產自動化技術硬件廠商已經在跨界融合上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或通過自主開發或戰略合作或收購等方式,選擇和一他們進行合作,開啟軟件對硬件的注入,打造智能制造方案。他們往往已具備完整的方案能力,可見,這也是國內自動化硬件廠商發展質的飛躍的表現。
近日,臺達公司收購羽冠廠商,將進一步拓展工業自動化硬軟服務,臺達近年持續投入研發創新,除了開發、導入多款工業機器人及相關解決方案之外,并運用包含驅動器、運動控制、感測、影像辨識、高階上位控制等完整產品線,建構自動化生產設備和系統,加上各種類的監控軟件,臺達將打造工廠管理具備可視化、遠程監控、節能,邁入綠色智能工廠新境界。
羽冠為中國臺灣的制造執行系統(MES)與產線機臺自動化整合系統(BCS)公司,長期耕耘工廠管理和設備監控軟件,技術能力涵蓋底層控制單元,自動運搬系統到上層MES及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接口整合,是具備MES與BCS自有技術及產品的軟件廠商。臺達與羽冠整合后,將可進一步拓展工業自動化軟硬件業務,并進入智能制造市場,羽冠亦能運用臺達品牌及在地銷售管道強化在地業務,達到互補綜效。
大部分中國中小型自動化企業的方案能力在自動化水平上已達標,但是信息化水平剛起步是大多數自動化硬件廠商的現狀。有專家認為沒有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基礎,工業4.0或智能制造無從談起。 中型硬件廠商缺乏軟件信息實力,選擇并購、合作等方式恰恰彌補了自身的短板。
目前的工業4.0示范企業,多是些化大公司。如海爾、格力等大型企業。這些企業一是有良好的基礎工程,二是可以投巨資重建新廠。而廣大的中小型制造業,要從不多的利潤中,擠出資金進行轉型升級,推倒重建方式基本不合適,因此以前瞻性的目光對單點環節的自動化改造,以期適應未來整廠智能方案的升級改造是目前中型自動化廠商對工業4.0方案實施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