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附件
設計原則
1、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規范和標準;
2、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建設項目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3、污水處理地埋式工藝選擇應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采用高效、簡易易行、節省投資的污水處理工藝,確保污水經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
4、妥善處理、處置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柵渣、污泥,避免產生二次污染;節約能源、降低工程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提高管理水平;
5、在污水處理站的設備設計中,采用適合我國國情的污水處理設備及自動化儀表設備,力爭技術可靠、運行高效、管理方便、維護簡單; 6、為公司的持續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生活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附件
設計范圍
本設計范圍為1噸每小時地埋式綜合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系統的方案設計;設備的供應及安裝;控制系統的供應及安裝;機房內設備及管道等均在編制范圍之內。
1、根據排放的污水水質、水量,選擇治理工藝路線;
2、對選擇的治理路線進行工藝過程論述,對污水處理的工藝參數、設備等方面
工藝流程
根據我們在廢水處理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并參考同類廢水處理的成功實踐經驗,決定采用“調節池+地埋式鋼結構罐”設置的處理工藝。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綜合廢水自流經格柵格去大顆粒懸浮物流入廢水調節池;調節池中廢水均質均量后,通過液位計控制由污水提升泵打入水解池,利用厭氧微生物來對廢水中N、P、CODcr、BOD5等污染物進行降解。水解池內掛有彈性纖維復合填料以增加微生物量,池內存在高濃度的污泥混合液及生物膜,在池內有機物被兼氧菌降解,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有機氮和氨態氮轉化為N2和NxO氣體的過程。水解池出水流入氧化池,在好氧的微生物作用下,將廢水中NH4+轉化為NO2-和NO3-。又借助池內彈性填料上附著的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代謝作用,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從而降低其BOD5、CODcr、等污染物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