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燃燒?
要想研究如何防止建筑外墻外保溫火災事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燃燒”?
燃燒是自然界十分普遍的一種化學現象,是指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燃燒過程通常伴有火焰、發光或發煙現象。
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通常被稱為燃燒的三要素。但是,要使燃燒發生還必須滿足其他一些條件,如可燃物和助燃物有一定的數量和濃度,火源要有一定的溫度和足夠的熱量等。
由此可見,要杜絕“燃燒”,只要隔絕燃燒三要素中的其中任何一個即可。例如zui常見的用水撲滅火焰,即隔絕燃燒物與氧氣。
因此,簡單來說,用難燃或不燃的涂料將可燃物表面(保溫材料)封閉起來,避免可燃物直接與空氣的接觸,也可以使其呈現出難燃或不燃的特征。
阻燃和防火并非一回事
對于材料本身,人們一直試圖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進而減少火災風險的可能性。
材料的阻燃是指可燃物體通過特殊方法處理后,物體本身具有防止、減緩或終止燃燒的性能。物體的防火則是通過某種方法,使可燃物體在受到火焰侵襲時不會快速升溫而遭到破壞。
可見,阻燃的對象是材料本身。而防火的對象是其他需要被保護的物體,如通過在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難燃涂層從而實現鋼材的防火。
由此可見,阻燃和防火兩者并不是一回事。
防火——從施工管理出發減少燃燒可能
除了從構造上充分利用燃燒三要素,把火災風險降到zui低外;在材料的運輸、存放、施工和成品保護各個環節,也可以通過加強管理降低火災風險。
以北京市地方標準《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術規程》(DB11/729-2010)為例,除了規定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外,它著重強調了施工防火。從施工準備、材料堆放、施工防火要點、成品保護四個過程做出了具體防火管理要求,用簡單的管理手段降低火災風險。
該管理辦法簡單實用、可操作強、接地氣、符合燃燒的基本原理,值得推廣采用。遺憾的是,國家和行業以及其他省市并沒有規模化效仿北京市,推出相應的管理規定。
綜上所述,單純地從保溫材料燃燒性能分級的角度,來確定外墻外保溫系統的防火性能并不是*合理的,現實的工程實踐和市場反應也走入了死胡同。
建筑防火應該從燃燒的基本原理出發,對材料、構造和施工管理等各個方面綜合考評,而不是僅僅圍繞材料(可燃物)一個要素研究。
防火的措施多種多樣,具體選擇哪種措施,需要結合現實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決定,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材料性,很多基本的技術和施工管理手段也相對更容易推廣使用。
防火評價方法——從系統防火性出發評價建筑保溫防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材料和制品燃燒性能分析方法》(GB8624-2012)通過各種燃燒試驗,對各種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進行分類。
然而這種燃燒分級僅僅表明不同材料在相同的特定條件下對火(清潔火源)的反應,實驗結果并不能*表明真實火災中的行為。因為在所規定的試驗條件下,很多環境因素(通風、熱效應、周邊可燃物體、不同物體相對位置、幾何因素等)沒有定量考慮,為了包括這些影響,建議進行大型試驗,以便能更接近實際地評估材料的火災危險性。
當然,材料肯定對系統的耐火性是有影響的,但在某些情況下,系統中的一種材料可能會保護另一種材料;而在另一些情況下,系統中的一種材料則可能點燃另一種材料。例如,一種阻燃性很好的地毯,如果在它下面襯以可燃的橡膠墊,則后者將是點燃地毯的主要原因。所以,更實際的防火試驗需要檢驗整個系統對一定火源的耐火性。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的防火性能測試方法》(GB/T29416-2012)提供了目前為止外墻外保溫領域內zui大型的系統防火性能測試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安裝在建筑外墻上的非承載外保溫的防火性能試驗,需要從5個方面進行檢查并記錄,從9個方面的現象判定試樣的防火性能。如果出現9個現象中的任意一個,則判定該試樣防火性能不合格,否則判定合格。
外墻外保溫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用單一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分級判定系統的防火性能,GB/T29416-2012的出臺,是基本理論的重大實踐,它實際模擬了系統在外部火源的反應。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有多年保溫行業從業經歷的人,仍然著眼于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分級,并沒有把視野拓展到綜合的系統防火性能上去。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