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環(huán)保在線! 登錄| 免費注冊| 產(chǎn)品展廳| 收藏商鋪|
2016年9月29日,學術雜志《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雜志在線發(fā)表了*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卡塞爾大學Ivo de Sena Oliveira研究員合作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通過研究產(chǎn)自緬甸白堊紀(約一億年前)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在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并形成當前的分布格局是一個有趣和引人入勝的科學難題。同時,這個問題的解讀和理論上的突破,還能夠與歷史語言地理學、古人類學等學科的相關結論互相印證。
櫛蠶是一類非常罕見的無脊椎動物,亦可稱天鵝絨蟲、黏液蟲等,隸屬有爪動物門。現(xiàn)生櫛蠶包括2科(櫛蠶科Peripatidae和南櫛蠶科Peripatopsidae)54屬186種,主要分布于熱帶地區(qū),包括非洲中部、馬來半島、美洲中部、澳洲等地,中國無分布。櫛蠶主要在南半球間斷性分布,是典型的岡瓦納古陸起源類群,同時在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也有少量種類分布。這樣的分布格局無疑是解讀上述科學問題的研究材料之一。
除此之外,櫛蠶還具有重要的系統(tǒng)學研究價值。它通常被認為屬于泛節(jié)肢動物,與緩步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近緣。其形態(tài)自寒武紀以來,在近5.4億年的時間里大致維持不變。其所保留的大量祖征,對于理解泛節(jié)肢動物系統(tǒng)發(fā)生和昆蟲早期類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櫛蠶還具有*的生物學特性,如陸棲、夜行、肉食性,靠噴出粘液捕食小動物生活。
有爪動物門現(xiàn)代分布格局解讀中爭議zui大的問題就是分布于印度(從岡瓦納古陸分裂而來)的梯櫛蠶屬(Typhloperipatus,隸屬櫛蠶科)究竟是從勞亞古陸擴散而來,還是印度次大陸的土著種類?這分別對應“歐洲-岡瓦納擴散”(Eurogondwana)和“走出印度”(out-of-India)兩個假說。這兩個假說之前都有各自的證據(jù)支持,但無法獲得壓倒性的結論。研究人員zui近獲得了三塊緬甸櫛蠶琥珀,通過對其詳細研究,zui終的解釋了櫛蠶當今分布格局的成因,并支持“歐洲-岡瓦納擴散”假說。
首先,研究人員利用中科院動物所顯微CT和北京光源、上海光源和德國漢堡光源等同步輻射裝置對三塊櫛蠶琥珀進行了掃描和計算機三維重建,確認其屬于櫛蠶科。目前已經(jīng)知道櫛蠶科與南櫛蠶科至少在晚泥盆紀(3.74億年前)就分離了,而后者目前主要分布在澳洲、南美和南非的南部。印度板塊在1.2到1.4億年前才從岡瓦納古陸分離,若有櫛蠶土著種類,則應該是南櫛蠶科,而非櫛蠶科。
其次,印度板塊漂移過程中經(jīng)歷了的環(huán)境變化(火山、干旱等),喜濕熱的櫛蠶存活幾率非常低。其中一個例證就是馬達加斯加板塊與印度板塊一起脫離岡瓦納古陸后,共同漂移了約3300到5300萬年,直到晚白堊紀(約8700萬年前)才逐漸分開的。而馬達加斯加尚未未發(fā)現(xiàn)櫛蠶,據(jù)推測其櫛蠶土著種類已經(jīng)滅絕。即使未來能夠發(fā)現(xiàn),也極有可能是南櫛蠶科種類。
zui后,印度分布的梯櫛蠶屬與緬甸櫛蠶琥珀?Cretoperipatus形態(tài)上較為接近。研究人員確定印度分布的櫛蠶應該是在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后的第二階段(2500萬年前),才從亞歐板塊擴散而來。
櫛蠶的歷史生物地理學遷移模式
現(xiàn)生和古生櫛蠶的分布格局
緬甸櫛蠶的系統(tǒng)地位和遷移歷史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chǎn)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chǎn)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