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使用時要滿足的一些要求
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通常采用中心流態形式,水由格柵中心進入,經研究證明中心流態形式按原理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懸浮固體物,避免了在傳統的直接式格柵與階梯式格柵遇到的“夾帯”難題。待過濾的污水從細格柵中部開口進入,從內向外通過兩側的網板進行雜質過濾。隨著網板的不斷旋轉,淤積在網板內側的雜質被網板上的提升臺階提升到柵渣排放區,并被格柵機頂部的沖洗水將污物沖洗至污物收集槽中。
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由不小于9mm厚的聚亞安酯或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孔徑為1-20mm。每一層格柵的柵板均由數量相同的穿孔柵板拼接而成,由連接軸連接固定,每根連接軸的末端安裝一個滑動滾輪在導軌內滑行。柵板與柵板之間以及柵板與軌道之間安裝有密封裝置。鏈條和鏈輪斷裂荷載須不小于66750 N。滾鏈應無需潤滑。與傳統齒耙式格柵相比攔截效率更高,占地面積更小,沖洗*,不需要使用毛刷清潔,維護方便;與金屬孔板相比,非金屬孔板不易被纖維纏繞堵塞;水下部分不設傳動部件,無需維護;水上部分的易損件*模塊化,更換方便,操作簡單安裝方式簡單,無需預留和預埋,土建工作量?。荒軌驖M足對原有格柵進行改造的需求。
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在使用上有什么要求,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
1、柵條間隙根據污水種類、流量、代表性雜物種類和大小來確定。
2、在大中型污水站,應設置兩道機械格柵:一道為粗格柵:10~40mm,另一道為細格柵:3~10mm(大型污水處理廠推薦15mm+4mm組合)。在小污水站,設置一道格柵即可,柵條間隙應為3~15mm(粗格柵用人工格柵可以選15mm,機械格柵推薦用5mm)。
3、過柵流速:污水在柵前渠道內的流速應控制在0.4~0.8m/s,經過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的流速應為0.6~1.0m/s。過柵水頭損失與過柵流速相關,一般應控制在0.1~0.3m之間。柵后渠底應比柵前相應降低0.1~0.3m。
4、格柵有效過水面積按流速0.6~1.0m/s計算,但總寬度不小于進水管渠寬度的1.2倍,格柵傾角應為45°~75°,如果為人工格柵則采用安裝角度30°~60°。
5、格柵須設置工作臺,臺面應高出柵前水位0.5m,臺上應設沖洗設施。工作臺兩側過道寬度不應小于0.7m。臺正面寬度,當采用人工清渣時,不應小于1.2m,當采用機械清渣時,不應小于1.5m。
6、格柵間應設置機器通風設施,常用的有軸流排風扇。如果污水中含有有毒的氣體則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間應設置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與報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