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水體治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景觀水體治理充分利用水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保持水體健康,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景觀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長久保持“水清”、“水美”。通過構建水生植物系統、放養水生動物、構建水體微生態系統,并結合純生態的生物操縱技術,使經過景觀水體治理的景觀水體實現持續的自凈功能,穩定的水體生態系統具備一定的抵御外界污染的能力,有效地抑制了藍藻水華的暴發。同時水生動植物的合理布局與搭配在清亮的水色中營造出良好的水系景觀,并對局部小氣候有顯著的改善效果,濱水體驗可謂賞心悅目。這樣的景觀水,你值得擁有!
人造景觀水體多為近于封閉的靜止或緩流水體,與空氣接觸少,溶解氧不足;水生生物種類單一,很難形成較完備的水生生態系統,因此水環境容量較小、水體自凈能力較低。物質和能量“易進難出”是景觀水體易受污染的主要特性。一般景觀水的水源主要來自自來水、再生水、河水以及雨水的補充。除自來水外,其他源水水質得不到保證。人造景觀的“公共性”和“親人性”的特質,也是造成水質污染較快的原因。加之有些景觀設計的不科學,缺少對水質環境保護的關注,造成人工景觀中經常會出現流動死角。各種污染物沉積在死角處,并慢慢地污染整個人工環境。人造景觀的“公共性”特征還容易形成“責任分散效應”。“集體冷漠”造成的無人管理,使得環境問題得不到有效處理。
景觀水體治理措施:
1、定期補水
定期補充水的處理方法對于較小水面的景觀水體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經濟上可行,操作管理也方便。定期補水能起到降低水體由于蒸發滲漏作用而引起的含鹽量的增加,以及稀釋水體中有害污染物濃度的作用,對于防止水體水質變壞及防止水體富營養化能起到延緩作用。
2、循環過濾
在水景設計的初期,根據水體的大小,景觀水體治理設計配套的過濾沙缸和循環用的水泵,并且埋設循環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質保養。這類處理方式增加了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的費用,對于廣場噴泉類的景觀用水比較合適。
3、投加化學藥劑
當已經發生富營養化引起水質變臭時,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學藥劑的方法殺死藻類,然后通過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層的方法達到防止凈化水體的目的。殺藻常用的化學藥劑有硫酸銅。投加時要均勻布撒。硫酸銅藥效強,每升水投加0.3~0.5mg,在幾天之內就能殺死大多數產生氣味的藻類植物。硫酸銅對于魚類也有毒性,因此,在景觀兼養魚的水體中投加硫酸銅殺藻時,應慎重計算布撒量。氯能滅藻并可以去除致臭物質,但投量要多一些,如0.5~1mg/L。但要注意加氯不應過多,否則反而會增加水的氣味。
水面較小且有專人管理的景觀水體建議以上述三種物化處理方式為主,以長期保持水體的感官性狀為主要控制目標,結合清淤、換水的方式保證水體水質,這樣的景觀水體治理措施達到既經濟易行又節約水源的雙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