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礦井水處理突破了多個技術難題
煤礦礦井水處理的污水既是一種具有行業特點的污染源,又是一種寶貴的水資源。目前我國很多煤礦一方面嚴重缺水,另一方面未經處理直接外排,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并且污染環境。因此,將煤礦礦井水處理后作為煤礦工業用水或生活飲用水,不僅解決了礦區缺水問題,而且充分利用了礦井水水資源,節省了地下水資源,具有明顯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煤礦礦井水處理設備的特點:
煤礦礦井水處理自控監控系統作為主要技術創新之一,可根據礦井水進水水質和水量的變化,通過PLC系統和變頻系統實現自動加藥、自動排泥、自動反沖洗和全過程在線監控。煤礦礦井水處理工藝技術參數可在工控機或觸摸屏上進行修改;在線監控主要包括進水和出水水質、水溫、處理流量、加藥流量、水池液位和加藥設備液位等,各液位和水泵、電動閥門等動力設備實現聯鎖控制,自動開停設備,自動報警。將整個煤礦礦井水處理過程中的各種運行參數以圖形及文字方式動態顯示在工控機或觸摸屏上,操作界面非常直觀。煤礦礦井水處理設備主要項目:①含懸浮物礦井水處理技術;②含鹽礦井水(苦咸水)處理技術;③酸性礦井水處理技術;④礦井水處理自動化控制技術。煤礦礦井水處理后的水質根據用戶的需求達到生活飲用水、鍋爐用水、洗浴用水、電廠用水、井下防塵用水等。
煤礦礦井水處理設備投產以來,一直運行穩定可靠,得到了業主的高度贊譽。煤礦礦井水處理實現了自主創新。
(1)輸水管路系統必須經過塌陷區,解決管路沉降難題。該礦礦井水排水口在工業廣場主井附近,而礦井水處理廠需要建設在離主井約3Km的風井附近。一方面需要在主井附近設置蓄水池和提升泵房,將礦井水提升到處理廠,另一方面還必需使處理后的部分礦井水自流到主井附近,作為井下工業用水。在主井至處理廠間需敷設兩條管路,必須經過塌陷區,這種情況在國內并不多見,設計和施工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煤礦礦井水處理設備使這一技術難題得到了解決,實現了技術上的創新。
(2)主井附近提升泵房要求“無人值守”,解決水處理廠遠程控制難題。該礦礦井水排放到地面后,需經過主井附近提升泵輸送給風井附近的水處理廠,水處理廠要根據礦井水排水量、排水歷時、水處理量進行自動監控,若采用傳統的電纜來傳輸控制信號,傳輸的信號會有電壓損失,不能實現遠程控制。煤礦礦井水處理設備不僅解決了水處理廠遠程控制難題,實現了提升泵房“無人值守”的目標,而且還利用網絡線傳送語音信號,節約了工程投資。
(3)真正實現污染物“零”排放,解決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問題。目前,煤礦礦井水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污泥,污泥處理是一大難題。該礦礦井水處理廠位于風井附近,地勢低洼,不允許外排任何污水。煤礦礦井水處理使該礦井水處理廠真正實現污染物“零”排放,*解決了污泥問題,實現了自主創新。